鬼子的迫擊炮不得不分身去對付守軍的機槍,但守軍的輕機槍,打幾個點射就轉移陣地,反正都是預設的臨時陣地,隨時轉移。
鬼子迫擊炮根本摸不準下一個火力點在哪裡,只能盲目地跟著輕機槍的火力點屁股後面打炮,效果幾乎為零。
作為鬼子中隊裡唯一的重火力迫擊炮,一旦拿守軍的機槍沒有辦法,那這個仗就打不下去了,最多也就是個膠著狀態。
可鬼子的中隊長可不這麼認為,在戰爭的輸贏天平裡,雖然武器佔很大的比重,但人卻是更為重要的。
鬼子中隊長一直認為自己的手下,是天下第一的步兵,對付看不上眼的中國兵,簡直是小菜一碟,豈有打幾下攻不下來就撤退的,不然就顏面盡失了。
“強攻,拿出大日本帝國皇軍的光榮傳統出來,哪怕是打成屍山血海,也要拿下前面的陣地,何況是下等支那人的陣地,更是要拿下。”
小鬼子中隊長堅決不撤兵,要堅持打下去,第五師團的兵,確實兇殘強悍,在面對前面不斷中彈的戰友,還要拼命地向前爬行移動,逐步靠近兩杆大槍的掩體。
老段和譚毅中有個對胃口的地方,就是痴迷打仗殺敵,平時沒撈到上陣機會,跟死了老母一樣喪氣。
一旦有機會上陣了,和吸了幾大口鴉片的老煙鬼一樣,興奮得快要流眼淚鼻涕了。
現在看到鬼子這麼爽快,他們兩個“戰痴”則更為興奮,好啊,來啊,打啊,老子就是喜歡鬼子們這個勁,爽啊。
雖然說鬼子很不怕死,但人家不是做無謂的犧牲,對自己的命還是很在乎的,不是傻乎乎地直接往槍口上撞的,這裡畢竟不是影視劇的片場。
鬼子的進攻小組戰術,還是很科學嫻熟的,把老段老譚倆看得,不住地點頭,小鬼子的單兵及小組配合就是好。
鬼子一般是三人一個小組,配有步槍和擲彈筒,一般是一個扔出手雷作為煙霧彈後,另外一個馬上根據事先就看好的落腳點,翻滾著躲進彈坑或是有射擊死角的地方去。
一旦落腳穩定後,馬上就開槍射擊,掩護隊友,吸引對面守軍的注意,隊友也跟著翻躍或是爬行到下一個落腳點。
而擲彈筒兵,一旦到了距離不遠的二百米內,就躲在射擊死角里,開始發射擲彈筒榴彈,透過曲射榴彈,來打擊躲在戰壕胸牆後面的守軍。
面對鬼子如教科書式的配合躍進,一些新兵,則就受不了鬼子步步逼近後的壓力,就傻乎乎地慌忙開槍,不斷地消耗子彈,最後一看子彈快打完了,就要崩潰逃命了。
而有經驗的老兵則不然,貌似很悠閒地開著冷槍,而且這些槍都不是對著鬼子隱蔽地方射擊的。
而是根據自己換位思考,加入自己在那個位置上,下一步應該躍進到哪個位置,去分析判斷鬼子下一步的路線。
然後把槍口鎖定在鬼子可能下一步躍進的路線上,就等著鬼子剛起身要躍進的時候,在他的前頭,來個小小的提前量,很有可能就把正在躍進的鬼子,給射殺了。
而輕機槍,主要的目標是盯住鬼子的擲彈筒兵,就是背上有一兩根短小管子的東西,輕機槍專門盯住這種人,槍口咬緊他,跟著他的躍進,隨時來個點射。
機槍不像單發的步槍,可以連發,這是對付躍進中敵人的最大優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