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是,老單的江北中隊給留了下來,手下的木頭、小董、寧國雲三個排長帶著三個小隊,一起回到了六合靈巖山。
倒是老單和幾個東北老兵,很想留下來去51軍,畢竟是老家的部隊,但在牛牯的堅持下,除了幾個東北老兵,可以去51軍,而老單,必須帶著江北中隊,回靈巖山去。
牛牯從寶華山帶來的一個連隊(中隊),除了他這個兼任的連長留下不走外,一排長譚毅中、二排長秦國綱都是西北軍的老兵,手底下西北軍老兵也居多,就留在了51軍。
為啥不是31軍,很簡單的理由,因為31軍是桂軍,第五戰區司令李長官也是桂系大佬,現在為了到處招兵買馬,要做出應有的姿態。
就是不能手底下的桂軍去兼併別的雜牌部隊,讓別人寒心,所以,當有兵員彈藥等補充,都是優先桂軍以外的部隊,這樣才能以身作則,帶好這些全國的雜牌部隊。
所以,牛牯的一排二排就給到了51軍,算是這次51軍和31軍打配合損失兵員後的一個小小的補充。
三排長何超興是四川老兵,手底下大部隊也是四川老兵,寶華山大隊的建軍理念很特別,喜歡把老鄉拉在一起成一支部隊,哪怕是一個班或是一個排都可以。
何超興這個四川佬原本就是川軍的一個排長,淞滬會戰後的撤退路上,原部隊被打散了,無路可走改投奔寶華山。
後來寶華山陸續收留了被打散的一些川軍老兵,牛牯就一窩蜂地給到何超興,有一個班的人,就當班長,集齊一個排的人,何超興就成排長了。
所以,牛牯手下的部隊很奇怪,經常是這一群操作四川話的老兵來吵吵,那一群操著陝西話的西北軍老兵在嚷嚷。
這個和牛牯自身在原來51師做七連連長的經歷有關,老七連時候,幾乎清一色的江西廣豐人,說話全部是土話,別人根本插不進話。
但就是因為老鄉,在戰場上和父子兄弟兵一樣,非常的團結和強悍,進退一致,無一人有二心,作為基層部隊,透過鄉情親友聯絡在一起的,是非常有戰鬥力的。
當然,一旦到了團級以上甚至是師級的部隊,除非很特殊的原因,軍政部是很不喜歡看到這種純老鄉組成的部隊。
很簡單,純老鄉組成的部隊,一般是不聽別人的指揮的,他們只聽那個老鄉大佬的,這樣,一旦做大,自然就成了新的軍閥了,中央又管不到了,很容易鬧分裂的。
所以,軍政部每隔個幾年,就會互換對調一些師長軍長,不能在一個部隊裡呆太久,不能把部隊發展成自己的私人武裝。
但團級以下的,軍政部不會去管,一來是沒有這個精力,全國太多團以下的部隊了,管不過來。
二來,就算是純老鄉部隊,也就這麼點人,鬧不起啥動靜來,三來,正如前面所說,這樣的戰鬥單位,異常的團結和強悍,對於提升戰鬥力是件很好的事情。
所以軍政部也就睜一眼閉一眼不管,算是默許,特殊時期特殊對待,現在這個時期,只要能打日軍的,都可以接受,連八路軍都能接受,何況你這點老鄉的小部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