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守南京城的東面制高點的紫金山,是中國軍隊精銳中的精銳,是原來蔣校長的鐵衛隊,現在的教導總隊。
教導總隊有三旅六個團,德式裝備和訓練,每團三個營,每營三個步兵連,一個重機槍連,一個八二迫擊炮排。
團直屬有榴彈炮連、戰防炮連、通訊連、輸送連等,這樣的裝備,在一些軍單位的部隊裡都沒有,為了保衛南京,中國軍隊把最精銳的種子部隊也投入其中了。
為什麼說是種子部隊,因為教導總隊是學員兵,每個兵出去到別的部隊,都是軍官,最少的排長了,把德式訓練和指揮,帶到各個部隊去的種子部隊。
教導總隊於工兵學校、西山、紫金山、孝陵衛、岔路口、中山門、太平門附近地區佔領陣地,加強防禦工事。
早在12月8日開始,從湯山西進的日軍第16師團,便抵近紫金山,在紅毛山與老虎洞地區,和守軍發生激戰。
9日,日軍升起偵察氣球,指揮炮兵猛烈轟炸教導總隊的防守陣地,飛機也來投彈,陣地上滿是高爆彈、燒夷彈、煙霧彈爆炸的聲音和火光煙霧。
日軍的裝甲部隊在炮火延伸後,開始出擊,卻遭到了守軍37戰防炮的突然襲擊,損傷慘重,又接著一通炮擊,打擊守軍的戰防炮陣地。
守軍的戰防炮在敵人的炮火中全部陣亡,但是教導總隊在孝陵衛駐守四年,很熟悉這裡的地形,也修築了大量的堅固工事。
在日軍發動步兵攻擊時候,這些工事裡的火力點包括輕重機槍,發揮出優勢火力,大量射殺死衝鋒中的敵人。
前來助陣的第9師團步兵第35聯隊第3大隊大隊長,也被守軍打死,日軍幾個師團四萬多人,輪番攻擊,教導總隊被迫撤到主陣地紫金山。
到12月11日,整個紫金山都被日軍的炮火給籠罩著,燒夷彈即使燃燒彈,把山上大片的樹木草叢都給燒燬了。
戰鬥打得非常慘烈,雙方計程車兵在半山腰處,不斷地進行衝鋒和反衝鋒,用槍支、石頭等來肉搏。
大量的教導總隊的隊員渾身綁著手榴彈,不斷地衝入敵群中間,高喊著中國萬歲,引爆自己,與敵同歸於盡;山腰以下,全部是戰死者的遺體,鋪滿了山體。
這個陣地一直戰鬥到12月13日凌晨,也就是南京陷沒之後,還有零星的槍聲和抵抗,13日凌晨,大批的戰士從山頂向下衝,與敵決戰和突圍,除去少部突出,大部分戰死。
整座紫金山被炮火燃燒著,被戰士的鮮血灑滿著,山河為之失色,海河為之哽咽。
……
防守南京西線的是水西門一線,這裡拱衛著下關碼頭,是北面與長江接壤的最後退路,日軍的左翼部隊第6師團第45聯隊及騎兵第6聯隊,進攻該陣地。
水西門的防守部隊是74軍58師和南京城憲兵部隊,在新河至下關一線的激戰中,雙方拼完炮彈和子彈後,進行大規模的白刃戰。
中國軍隊在衝鋒號的激勵下,不分地點不分時間,持續不斷地發起反衝鋒,令人窒息的肉搏戰中,人人都成血人了,雙方屍橫遍野堆積如山,鮮血染紅了草木田地。
這個陣地一直打到12月13日上午十點半,才結束,是以雙方均損失慘重的結果停戰,最後在大量的日軍增援部隊到來後,剩下不多的守軍才不得不撤走。
……
在西南角,也就是西面的水西門和南面的中華門之間,屬於賽公橋(今稱賽虹橋)陣地,也進行了一場震撼人心的血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