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就把扁擔插在畚箕欄裡面挑,這樣就沒問題了,只是有點滑稽,像兩個老小孩,在挑著一擔番薯。
看著這群幫著幹活的客人,銀鳳嫂自然高興開心,當然也要好好招待了,晚飯時候除了辣椒裡的肥肉堆上碗尖。
還有從吊在灶爐上的臘肉,割下來一大塊,切成厚片,和著雞蛋一起蒸熟,那醇厚的豬肉味和著長年累月的柴草煙火味,聞著都已經不停的咽口水了。
大飯甄(蒸飯的木桶)裡,還有大碗的蒸鹹肉,三狗最喜歡這道家鄉菜了,那厚厚的五花肉,被鹽醃透了。
放在飯甄裡一蒸,淳厚的鹹香肉味就飄滿了屋裡,肚子裡就像有貓爪子一樣,被抓繞的難受,恨不得馬上吃上一口。
小時候,三狗就著一塊厚厚的蒸鹹肉,能吃下幾大碗米飯,那白花花的肥肉,看起來膩,實際上,吃起來更膩;那一口咬下去,滿嘴流油,忒過癮啊,滿嘴巴的鹹香肉味,久久不能忘懷。
以前村裡人一年到頭吃不上幾回肉,肚子裡清湯寡水的沒什麼油花;何以解饞?唯有鹹肉。吃一大塊鹹肉,可以解上幾個月的肉饞。
不光光是鹹肉,連鹹肉蒸出來的油汁,澆在飯上,也是人間美味,那吃飯,基本不用嚼了,推車下嶺一樣,幾口就把一大碗鹹肉油汁飯扒拉完了,還得意猶未盡的舔著嘴巴,儘管肚子很飽了,還想再來一碗。
最後上桌的一大缸子黃燜雞,新鮮雞肉特有的清香味,也是無比的抓人;平常裡,是不可能有這道菜的。
村裡人的雞,很金貴的,要留著生雞蛋,平時那捨得吃,即使是下不了蛋的老母雞,也要有貴客了,才會上這道硬菜。
這些個挑夫客,哪算得上是貴客。只不過這雞不是銀鳳嫂家養的雞,是野山雞,是狗腿那傢伙,下午上山抓來的。
不管是平地還是山上,狗腿跑的比山狗還快,抓這種又笨又肥的野山雞,更不在話下了,這些個野山雞,平時只要被狗腿瞅著,一撩擔子就撒開腿去追,基本上一抓一個準。
這種又笨又肥的野山雞,飛不太起來,飛一段就會掉下來,太重了。要是遇上天敵老鷹的,就一頭鑽進草叢裡聽天由命了。
所以,山裡人只要看見野山雞,就把頭上的斗笠往山雞頭頂上一扔,斗笠和飛盤一樣,旋轉著飛了過去,那山雞就以為是老鷹來了,就慌不擇路的一頭鑽進草叢裡,人上去輕鬆抓起。
斗笠不是隨身帶的,如果沒有斗笠,脫件外套也可以,只是飛的效果沒有斗笠那麼好,扔的好,也能管用。
冬天裡,三狗會和明誠他們帶上幾條狗,上山找野山雞去,順著雪地裡山雞的腳印子,一尋一個準。
那笨雞,一看到有人追,逃不急,就一頭鑽進雪地裡,露出個大花屁股,自己也不知道,真正的顧頭不顧腚,三狗他們直接上去一撿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