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二十六年(1937)8月24日,三狗他們隨著軍列,一路躲著敵機的追蹤和轟炸,終於開到了上海邊上嘉定的安亭車站。
一下車,就接到了作戰命令,馬上前往羅店周邊地區,準備接替18軍11師的防線,羅店鎮是在安亭車站的東面,有四十公里的距離。
和三狗同學的張承勳張承義兩兄弟就在18軍,張承勳在18軍11師,張承義在18軍67師。
18軍是陳成將軍的發家部隊,也是中央軍嫡系部隊,稱為土木系,十一師,十一上下合成個“土”字,十八軍,十八上下合成個“木”字,所以叫“土木系”。
安亭車站車站和羅店,兩者中間隔著個嘉定,師部先命令部隊前往嘉定,等待下一步的命令,另外,命令先頭部隊306團向羅店靠近,搜尋前進。
三狗他們7連為斥候,也就是搜尋連,一路搜尋前行,最前面兩個人穿著便衣,多拿了把訊號槍,接下來後面保持二公里處有一個班的搜尋兵力。
搜尋班後面二公里處有一個搜尋排的兵力,兩側各有一個班,隔著二公里,有山就上山脊,有溝,就要下溝裡去。
不過在這裡,是長江三角洲,屬於長江沖刷平原,幾乎沒有高山和深溝,一望無垠的平原,點綴著個個村莊和農田,一條條大小馬路連著各個村莊,偶爾有一兩個小山包。
三狗跟著四排一班,越往前搜尋,越是沮喪,這樣的地形,都是屬於易攻難守的死地,自己部隊那麼點火力,怎麼跟人家日軍飛機大炮對抗?
當然,這樣的話現在不能透露半分,陣前擾亂軍心可是大罪,不能學了點皮毛回來,就指手畫腳的,比自己厲害的人多去了,人家肯定也能看到或是想到其他更好的辦法。
其實,越往前走,越不需要搜尋了,因為前方的羅店已經是槍炮聲不斷,硝煙四起了,這邊去羅店的路上,幾乎沒有老百姓了,所有的村莊的百姓全都走空了。
路上走的不是各路部隊,就是擔架隊、運輸隊,運輸隊有汽車,一車車拉著彈藥和食品,開往前線,回來又一車車拉著傷病員回來。
擔架隊有很多是上海或本地的童子軍,那時的童子軍不是少年兒童組成的,類似平時經過訓練的民兵,大部分是單身男女青年,所以叫童子軍。
其實在這幾天,上海戰場已經打的不可開交了,日軍不斷地從本土派兵增援,國軍也是源源不斷的派兵前來。
本來一個小戰鬥,給打成一個雙方不斷添油的大會戰了,國軍增加了嫡系精銳18軍、胡忠南的天下第一軍1軍、39軍、54軍98師等部隊,組成第15集團軍。
國軍加上原有的36、87、88、61師等,組成第9集團軍,還有原在浦東的張發魁第8集團軍。前線最高指揮部為第三戰區司令部,司令長官為馮玉祥將軍(實際指揮權在軍委會)。
日軍除了原有的上海特別陸戰隊、海軍第1陸戰隊,增加了海軍第2陸戰隊、佐世保陸戰隊、精銳第3師團、精銳第11師團、臺灣重藤支隊、坦克裝甲車大隊、野戰重炮大隊、毒氣小隊等;組成上海派遣軍。
日軍第3、11師團都是屬於甲種師團,甲種師團又稱挽馬師團,轄2旅團(每旅團2個步兵聯隊),工、騎、炮、輜各聯隊,加上師團部旅團部的非戰鬥人員共28000人左右。
日軍第3師團,又稱為名古屋師團,17個常備師團之一,第3師團幾乎參與了所有日本近代的重大戰爭,包括甲午戰爭、日俄戰爭、西伯利亞出兵、山東出兵等。
注:日軍第3師團是唯一一支從開戰到投降一直在中國戰場作戰的甲種師團,包括淞滬會戰之後的南京大屠殺、徐州會戰、武漢會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