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燕京和盛京一方早已殺紅了眼,眼看戰爭即將接近尾聲,康熙派所有兵力壓上,大有孤注一擲的意思。
見此情形,楊過從天地會的暗子處得到訊息,讓王保保分出一萬輕騎,三萬步兵前往燕京,隨時等候訊息,直接攻城。
有海東青傳遞訊息,比起古人的飛鴿不知要快多少,頂多半日不到的時間就能下達命令,所以楊過也不怕延誤戰機。
自陳近南和鄭家攤牌後,除了鄭家安插在天地會的人外,幾乎近九成的人都選擇繼續跟隨陳近南,因此天地會也儲存下了極大部分的勢力,使得楊過能在清廷境內,掌握著一張巨大的訊息網。
在原地紮營半月,前線已經傳來燕京攻破城門的捷報,和吳三桂已經伏誅的訊息。
之後的事無需楊過操心,趙敏披甲上陣,立即開始調兵遣將,向著盛京城方向進發。
與此同時,楊過讓海東青送信至燕京,並調配丁典狄雲行動,無需活捉,只要殺了康熙,將他的人頭在軍前遊行後,帶往燕京即可。
以丁典狄雲的武功,解決康熙身邊的侍衛自然十分簡單,趙敏的軍隊剛攻入盛京城,丁典便帶著康熙的人頭在軍前叫罵。
清軍見康熙已死,頓時哀聲載道,要麼嚇得奔命逃去,要麼怔在原地,被蒙古軍殺死。
蒙古軍幾乎已摧枯拉朽之勢,奪下了康熙好不容易攻下的盛京城。
派了一員大將,率領五千人鎮守後,趙敏便帶著剩下的人馬趕去支援燕京。
看著盛京城中的遍地屍骸,楊過心中不知是何滋味,好在趙敏並不想其他蒙古人那般殘暴,攻下城池後,便讓手下濫殺無辜,劫掠百姓,在這方面,汝陽王府的軍紀可要比蒙古的其他王爺好太多了。
丁典狄雲因為先走一步,帶回了康熙的死訊,因此等楊過他們趕到燕京時,城門已經被攻破,王保保正帶著兵馬搜尋大清的殘黨勢力。
帶兵進城時,楊過恰巧看到一人被蒙古軍押解,猶豫了下,便向王保保討了個人情,將對方放了。
而這人不是旁人,正是與楊過有些交情的多隆。
他對多隆的為人比較欣賞,不想他因國難所遭此一劫。
王保保能如此輕鬆地攻下一國都城,還要多虧楊過派人送來康熙的人頭,因此他對這位妹夫也是十分佩服,這點面子自然是要給的,當即命人放了多隆。
多隆深深地看了眼楊過,見他與蒙古人勾結在一起,想到康熙之死,必然與對方有關,心中便充滿了恨意。
但楊過現下救了他一命,他多隆為人義氣,絕不可恩將仇報。
想到自古忠義難兩全,多隆趁機抽出一旁蒙古兵的彎刀,當著楊過的面,十分硬氣地劃過自己喉嚨。
楊過本來可以阻止,但看到多隆眼中的決絕後,心下一嘆,便沒有出手。
這只是一個簡單的小插曲,之後佔領燕京、盛京兩大都城,王保保和趙敏兵分兩路,再派手下將領帶兵征伐,不出兩月,整個大清除了山海關外,就被汝陽王府盡數掌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