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遊記》嗎?是神魔小說,在大明朝這個崇尚道教的時代,是有群眾思想基礎的。這是優勢一。
優勢二,《西遊記》某種程度上又是童話,而且是十分熱鬧的童話。這一點在還沒有開發出童話曲藝市場的大明朝而言,無疑又是道子的另一大優勢。
道子相信只要孩童們喜歡,他就有辦法讓他們的父母長輩心甘情願的掏錢去陪他們一起看。畢竟這天下間疼愛子嗣到骨子裡的父母還是最多的。
道子想著想著就理清了這裡面的套路,他對著六七吩咐一番,讓他散佈訊息:說吳家大劇院要上演的《西遊記》可了不得,裡面有會七十二變的猴子,有豬變成的天蓬元帥,有……總之怎麼能激發孩童們的好奇心就怎麼說?
不僅要說這些,還要找託鼓譟,形成一種:“我們都欠《西遊記》一張票”的良好風氣……
六七聽完道子的吩咐大眼瞪著道子,完全的不敢相信,心說自家這位小少爺真是逆天了,這等的鬼主意都還能想到?
看著六七離去,道子拿著原稿《西遊記》翻看起來。他要結合實際和他家二叔吳承恩研究研究怎麼把這部小說搬上舞臺。
叔侄倆在小遊園望月亭一直研究到黃昏,這才把第一齣的劇本給敲定了。
劇本敲定後,道子馬不停蹄的召集韓家班和包郎朗開始商量具體的演出細節來。
就在道子忙著排演他人生第一場所導舞臺劇的時候,他不知道的是整個太倉府再次轟動了。
因為六七發動小夥伴的流言蜚語起了效果。
“爹,我要看猴子”
“猴子?什麼時候太倉府來耍猴的了?”
“不是耍猴的,是會七十二變的猴子”
“七十二變?”
“是,欸,爹,你不知道?”
“我知道什麼?”
一處豪紳家裡一位小少爺與富態的員外神色飛舞的講起他聽說的《西遊記》來。
不一會兒那富態員外也被說的心動,心想:猴子真會七十二變嗎?豬的前身真是天蓬元帥嗎?菩提祖師真的只是一棵樹嗎?
……
“爹,我們都欠《西遊記》一張票!”小少爺說到最後,眼神灼灼,舉臂高呼。
富態員外很認可的點了點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