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碧入到太極殿,後面跟著魏徵等隨侍近臣。
李破跟宰相們議事,事涉機密的話,便不能讓近臣陪伴,成大事者不謀於眾嘛。
尤其是和突厥打交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說不好就會聽到什麼風聲,像獨孤懷恩去突厥走了一趟就被策反了。
謝政來到南邊還留了下來,這都是很好的例子。
便是皇后李碧也要避嫌,她早就到了,聽說三位宰相於殿中跟皇帝商討事宜,她便繞著太極殿轉了兩圈,等三位宰相離開才過來。
這時見丈夫臉色有點不對,揮手讓人離的遠些,問道:“夫君可是遇到了為難之事?”
李破揹著手在太極殿中溜起了圈子,確實有點煩惱,三十多歲的人,正是年富力強的時節,事業也還處於上升期,皇權在手,天下我有……
卻突然發現腦子不如以前好用了,你說得有多糟心?嗯,中年男人的困惑,凡是經歷過的人都懂得。
當然了,皇帝肯定和其他生物不太一樣,他們的煩惱是常人不可企及的。
別看他一直保持克制,時不時的就要警醒自己一番,不要太過膨脹,做起事來一定要想的周全長遠,不能因為大權獨攬,便剛愎自用。
凡是他想做的事情,都要跟大臣們商量一下,儘量聽取臣下們的意見,然後再著手施行。
所以幾年下來,朝政日漸平穩,他想做的那些改革,也在逐步推進當中,可以稱得上一聲有條不紊。
他才當了三年的皇帝,平定了諸侯是他的一大功績,其他的舉措效果還不顯著。
換句話說,大唐開國之初,新舊交替,諸般國策方興未艾,沉重的壓力不但壓在群臣的身上,同樣擔在李破的肩頭。
在這樣一個時節,雄心勃勃的帝王再是剋制,其實也難免產生些自負的情緒。
而且這些年一步步走來,他的自信心也一直在增長,而自信過了頭其實就是自負自滿。
此時當一件重要的事情需要別人提醒才豁然開朗,思及許多解決辦法的時候,信心立即便產生了一絲動搖。
這在自負聰明的人身上極為常見,其中一些意志力比較強大的人很快就會意識到,自己也許並不比旁人強上多少……
很多人這個時候會用智者千慮必有一失來安慰自己,但李破不會,他覺得自己該好好調換一下心情了。
會盟是個好機會,他在長安待的時間太長,整日裡打交道的就那麼幾頭人,為了身心健康著想,確實得出去走走才成。
以後什麼射獵啊,到行宮消暑避寒的都可以搞起來,只要別弄的像楊廣那麼張牙舞爪就好,長安左近的行宮有好幾處,他還沒去瞧過呢,這個皇帝當的確實有點無趣了。
這個時候他便將天下方定,民生多艱之類的念頭拋到了一邊。
勤勉的皇帝不好當,優哉遊哉的皇帝容易翻車,歷代君王都在這中間找平衡,李破其實也不例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