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元貞元年九月中。
蜀中傳來捷報,宇文鑊率部沿漢水而上進入漢川郡,先克西鄉,遇到蠻族襲擾,破之,斬首千餘級,當地的蠻族驚恐的跑回到了山林裡面,再不敢冒頭了。
對於宇文鑊所率的大軍而言,這只是小小的開胃菜,山中的野人們拿著棍棒和骨頭做成的兵器等物下山來找死,只輕輕揮舞了一下胳膊,便將其撂翻在地。
這是些原始的山蠻,和平地人交往不多,卻還是幫著先來的平地人襲擾敵人,這說明李孝恭在蜀中並非無所作為,他對待蜀中蠻族的懷柔政策確實起到了一定的效果。
蜀中不但有蠻族,還有比較“惡劣”的天氣,宇文鑊率軍繼續西進攻城固,天上下起了小雨,澆了大軍一個透心涼,那是真冷啊,和北邊的風雪完全不同,涼意像蟲子一樣一個勁的往骨頭裡鑽。
好在大軍早有準備,大軍立即就地紮營,燒起了熱水,煮了事先準備好的防寒藥草給將士們祛寒。
道路難行,天氣莫測,不用人出來襲擾,宇文鑊的大軍就走的很慢很慢了。
一兩天能走過的距離,整整走了四天才去到城固城下,城固在漢中地域勉強算是大城,歷史也分外悠久,這個不用追溯。
尤其是州郡之間的轉換,就像是皇帝們在鬧脾氣一樣,非要把前代的區域名稱給改一下才能舒服。
比如說文帝楊堅時這裡就是梁州治下,等到了楊廣繼位,很快就改回了漢川郡,李淵登基之後,又改成了梁州,區域規劃沒怎麼變,只是由郡改州,或者由州改郡。
李破也不能免,登基之後便也不承認李淵的改動,把所轄之地又都改回郡縣制。
像是如今守衛城固的便是梁州長史張世騰,據說是漢時張騫的後人,於是也便有了張騫的忠義,拒不出城投降。
於是宇文鑊督軍攻城,守城的兵卒很是不少,足有六七千之眾,可戰鬥力實在堪憂,宇文鑊大軍幾乎是一鼓而上,不用一個時辰,破城而入,殺張世騰,餘者皆降。
其實面對這種在隋末戰亂中拼殺出來的正規軍,最好的辦法就是藉助地形進行遊擊作戰,除非是和他們一樣的軍中精銳,不然硬碰的結果都差不多,很像是當年前隋軍隊剿匪,沒什麼難度。
城固的失陷讓漢中地域產生了不小的震動,張世騰在梁州很有些名聲,之前幾年剿撫並用之下,收服了不少山蠻,政績頗著,尤其是合乎李孝恭的策略,於是特意加以褒獎。
如果按照正常說法,今年敘功,張長史應該能夠升遷了,不然也不會讓他來守城固。
城固即下,南鄭就在眼前。
宇文鑊沒有猶豫,這次他選擇留下許多輜重在城固,自己帶兵輕兵向前,在南鄭周圍接連擊潰了數股向南鄭去的援軍,然後圍住南鄭,開始勸降。
未幾,梁州總管元仁卿出降。
南鄭即降,其他地方也沒了抵抗的鬥志,都沒用宇文鑊再分兵去取,便紛紛送上了請降的書信。
幾乎不費吹灰之力,宇文鑊率軍平定漢中。
這是意料之中的事情,漢中盆地北靠秦嶺,南依巴山,卻幾乎無險可守,每次江山易主,這裡都非必爭之地,只能算是關西之邊角,蜀中之飛地而已。
而且這裡也沒有善戰的姜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