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果嘛……
這封捷報,甚為雞肋啊,李破暗自嘆息。
西北不毛之地,在中原紛亂之時收之無益,如今就算盡有河西之地,短時間也不可能在這裡養馬,通商了。
而且姑臧迭經叛亂,人心思變,各處一有不對,便會有人跳出來興風作浪,很難恢復穩定。
尤其是那裡各族雜居,經過這些的戰亂,種下了血仇無數,這也根本不是一代人兩代人能消弭得了的。
吐谷渾,突厥,土羌等等各族部落都將是禍亂之源,而估計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他都無暇西顧。
也許這封捷報唯一的好處就是軍事上的高歌猛進,會增加他治下的人們的凝聚力,好訊息,尤其是開拓疆土的好訊息,是如今人們最願意聽到的東西。
天下亂的太久了,民心思安,不管是貴族,還是百姓,都渴望著前方大捷,因為那意味著離著天下一統又近了一步。
………………………………
李破仔細看完,抬頭望向屈突通道:“西北大捷,卿怎麼看?”
屈突通並不遲疑,來之前肯定已經想好了,“臣以為李軌已歿,涼國不足為懼,之前駐於秦州遲疑不前者,一是未有詔書令我率軍西進,二來取之無益,其實只待天下稍定,涼國不攻自破矣……
如今嘛,早了些,不若令其自守,我在旁稍稍觀望即可。”
其實他還有話沒有說,十幾萬人駐於秦州數載而不曾稍動,除了以備西涼以外,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李世民在西北軍中的親信太多了,只有把這些人調開的調開,斬殺的斬殺,才能令人放心。
如今李世民沒了蹤影,李淵,李建成父子也已死了,那麼也就沒必要向新主提起了。
…………………………
這個說法和李破想的幾乎是不謀而合,於是輕輕點頭,“讓吏部給有功之臣頒賞,西北降臣盡都留用,居於原職,有冥頑不靈的,令其伐之,所得盡歸有功之人所有。
兵部呢,傳令給李年,讓其擇西北各郡官吏,將領子女從軍,我正缺親信衛士,送他們回長安來為我效力吧。
傳令李年,薛萬徹,尉遲恭回軍京兆休整,為他們準備好馬場糧草……你知道為什麼嗎?”
屈突通正聽著,心裡琢磨著這一條條一件件,算是全盤接納了他的意見,可這麼短的時間內,想到這些可真不容易,一邊頒賞,一邊收人質入京,再有就是令西北人相互攻伐。
真真是思慮清晰,考量周全……如果換成是李淵,又會怎樣應對呢?可能結果差不多,但過程嘛,肯定不會這麼幹脆,總得拖上個十幾天。
還是那句話,兩個人沒有半點的可比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