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業十四年七月,李破率軍北上草原。
一戰之下,全殲突厥精騎兩萬餘眾於突厥王庭之畔,損傷極其輕微,創造了一個非常經典的戰例。
不管這場戰事對突厥王庭帶來了怎樣的影響,對於代州軍而言,都只能說是代州軍北上草原之戰的開端。
戰事過後,李破領兵征戰的狡詐之處,再次顯現了出來。
戰後他根本沒怎麼猶豫,便率軍向東北進發,沿著克魯護部來時的方向和痕跡,直向黃旗海方向而去。
掩藏大軍行跡之外,他要的是克魯護部留在黃旗海的牛羊。
速戰速決的想法,漸漸已經在李破腦海中淡去,除一勁敵之後,李破估計,短期內,威脅已經降到了最低。
實際上,這也是他找準克魯護部開戰的最重要的原因之一。
因為克魯護部和代州軍很像,輕騎往來,是如今雲中草原上對代州軍威脅最大的一支突厥騎兵。
克魯護部一去,突厥人能做的其實就是召集部族戰士,對代州軍進行圍追堵截了。
就算是始畢可汗還在,這也需要一定的時間,而現在已經是七月了,草原的冬天就要降臨,突厥人會感到非常的難受。
尤其是此時此刻,突厥新的汗王還沒有登上汗位,他們的反應會更慢。
這個猜測準不準,李破不知道,所以他留下了一千人在定襄郡邊緣處遊蕩,作為大軍西邊的耳目。
而且既然不能速戰速決,那代州軍就需要糧草後勤,代州軍北上,帶著的是一個多月的糧食,正好差不多能用到冬天。
這已經是騎兵軍旅能夠隨身攜帶的糧食的極限了。
所以,李破回頭就看上了黃旗海這個地方。
黃旗海是一個很大的湖泊,水草豐美自不用提,最重要的是它的位置。
黃旗海在定襄郡東差不多百多里的地方,位於大利城的東北方向,離著長城也不遠。
這個地方在之前很不顯眼兒,可現在嘛,對代州軍而言,卻是非常好的落腳之地。
它幾乎掐住了東邊去大利城的咽喉,當然,阿史那博羽率領東方突厥部族去到王庭,並不需要經過黃旗海,可只要駐足於黃旗海,那麼阿史那博羽所率部族的蹤跡,就瞞不過代州軍的斥候了。
這麼一說其實也就明白了。
代州軍北上草原,本就有三個主要的敵人。
位於定襄郡的阿克南部,駐於黃旗海的克魯護部,再有的阿史那博羽了。
這三部,構成了阿史那埃利佛爭奪突厥汗位的三根支柱兒。
很顯然,這並非他全部的實力,東方汗賬下部族無數,算上附於突厥的契丹人,奚部,以及靺鞨人,可以說,東方汗無疑是如今突厥最強大的人,沒有之一。
可爭奪汗位和南邊爭奪皇位差不了多少,更多的看的其實是政治上的周旋,而非你有多少兵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