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月票,求月票,求月票啊。)
李破是一點沒看出來,他那個老師不但是帶著怒火來的,從雲內馬場離開的時候,同樣是帶著無窮的怒火走的。
讓李靖感到憤怒的原因有兩個。
從東都來的詔令,在十一月間,到了馬邑。
調糧調兵,調糧其實就不用說了,因為地處邊塞,馬邑的糧倉不算豐實,但也不算少了。
調配出一些糧草來,也不算什麼。
而且,洛口等大倉,糧草多不勝數,馬邑出糧,也出不了多少,象徵意義要大上一些,不過就算如此,馬邑的糧價,今年卻還要繼續保持增漲的勢頭了。
調兵令卻讓李靖感到有些難以接受,兩千兵馬,馬邑軍兵,就算加上府兵,總共才有幾個兩千?
尤其是,皇帝率軍大敗而回,葬送了那麼多的人在遼東,卻還要調兵,繼續攻伐高句麗的戰事。
連李靖這樣的人,都開始感到愈發難以理解了。
尤其讓人惱恨的是,雁門郡太守王確橫插了一槓子,以雁門郡匪患正多為由,讓馬邑增派五百兵,去河北軍前效命。
這樣的餿主意,也虧王確能想的出來,沒了馬邑在前面,你雁門郡就能好了?
突厥人見馬邑空虛,會不會趁機南下?
一旦突厥人南下,你雁門郡守王確有多大的本事,能應對蜂擁而來的突厥精騎?
李靖完全不打算給雁門太守王確這個面子,反正,兩個人的間隙已深,不在乎多加上一樁故事。
這個時候,李靖終於算是聽到了一個好訊息,本以為戰死在了遼東的女兒,竟是率兵安然無恙的回來了。
在這件事上,他自責甚深,不該派了女兒去到涿郡軍前效力……痛失愛女之下,他已經準備給長安去信。告訴妻子這一噩耗了。
他都能想象的到,舔犢情深的妻子,說不定會跑來馬邑,跟他當面撕扯上一番。
但女兒竟是回來了。這無疑是個天大的好訊息。
於是,他帶著諸事煩憂,還算興沖沖的趕來了雲內馬場。
可惜,李碧沒給他帶來什麼好訊息。
一千劫後餘生的隋軍勁卒,很好。女兒歷練的越發沉穩多智,很好,向他舉薦了個關西小子當學生,顯然這人就是當初跟她一起,來馬場殺了史千年那個,也還算不錯吧。
女兒的心事,在他眼中自然是無所遁形,明顯是看上那人了。
想想,女兒年紀已是老大,蹉跎至今。不過是因為隨在了他的身邊,若是在長安,說不定現在都有孩兒了呢。
也不是沒人提親,但他輾轉來去,難免就耽擱了下來。
而且,也沒什麼合適的人選。
現在女兒自己相中了人,他見了一見,也還算湊合,要真如女兒所說,這人在遼東一戰中。能帶著人千里奔回隋地,那麼這人的才幹也就不用考量太多了。
就怕是女兒有意誇大,言過其詞之下,其實難符……
這些心思之前都說過。也不用太多的贅述,李靖感到尤其憤怒的是,女兒從涿郡,講起到遼東城下一戰,再到隋軍渡江,千里奔襲平壤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