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都市言情>如意絡> 第70章 法門寺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70章 法門寺 (1 / 2)

王五奎策馬來到柴峻跟前,將前頭的事輕描淡寫說了,柴峻正想著心事,不想理會這些雞零狗碎的小事,讓他自個看著處理。王五奎埋汰了一句李申,就命人騰出一輛馬車來,給袁三娘主僕四人搭乘。

打發走了王五奎,柴峻又琢磨起溫在恆所說的話。強人所難的確不是大丈夫所為,他真是被氣昏了頭了,不過如此一鬧也讓他找到了問題的癥結所在。那丫頭才是關鍵!如果她是心甘情願的,那他無論做什麼溫在恆都不好再阻攔。

怎樣才能讓她心甘情願呢?

柴峻想起了軍師給他的四字真言——溫而化之,就是讓他不急不躁,只管厚著臉皮死纏爛打,就是一塊冰久而久之也能給暖化了。

好吧!不急!反正是到他嘴邊的肉,遲早會被他吃幹抹淨的。

車隊趕到法門寺時,下起了雨,一時間雨勢滂沱。車隊只好進寺避雨,六月雨來得快去得也快,只是雨後道路泥濘,且天色已晚,柴峻同溫在恆打了聲招呼,決定在寺裡借宿一宿。

這法門寺乃關中名剎,始建於東漢末年恆靈年間,因供奉佛指舍利而置塔,因塔而建寺。大唐皇帝多篤信佛法,認為供養舍利可保國泰民安,歲豐人和。法門寺因供奉舍利而成為大唐皇家寺院,聲望無兩。唐高宗顯慶年間於法門寺修成瑰琳宮二十四院,建築極為壯觀。自高宗皇帝起,大唐共有八位皇帝六迎二送供養佛指舍利。每次迎送聲勢浩大,朝野轟動,皇帝頂禮膜拜,等級之高,絕無僅有。

到了大梁,皇室多信奉道法,這法門寺的名望便逐漸歸於平淡,沒了朝廷的撥款,香火也遠不及前朝。故而,多半廟宇樓閣年久失修,廊柱漆皮翹起,斑斑駁駁,門窗破舊,地磚裂陷,就連大殿中的佛像都失了顏色,有的竟露出了木胚。因僧人銳減,偌大的寺院疏於打理,庭院裡的植物也久未修剪,雨後滿地的斷枝落葉,水窪連片,望去更顯蕭索。

法門寺現任方丈慧覺法師聽聞公主的送嫁車隊到來,急忙召集寺裡的長老們同去迎接。這慧覺法師看起來比石佛寺的問通法師年紀還大,白眉白鬚,腰背佝僂,一手拄著禪杖,一手被個弟子攙扶著。雖然看起來老態龍鍾,但他仍耳聰目明。

溫樂公主問及他高壽,方知他已八十有六,六歲時於泉州東禪寺出家,二十六歲時來到法門寺,如今已在此度過了六十年。

慧覺法師初見溫樂公主,不知為何竟有些失禮的盯著她瞧了又瞧,然後顫顫巍巍道:“公主目如朝露,獨具慧根,善思明理,然定根不定,漂若浮萍。”

此話一出,在場眾人的臉色皆為之一變,就連法門寺的其他僧人也都露出驚訝之色來。這老和尚莫不是老糊塗了?怎地一見公主就先給公主算起命來了?而且說的還不是什麼好話!

溫樂公主並未生氣,只驚了一瞬,繼而淡淡一笑,道:“懇請法師不吝指點。”

“放下執念,一切隨緣。勤修善法,必得善終。”老和尚道。

又是隨緣!溫樂公主心下暗歎,這老和尚前言不搭後語,既然定根不定,為何還要隨波逐流?修善法就能得善終嗎?

不。

對有些人而言,並非如此。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