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門之內。
樂樂望向一牆不識得的字,道:“是講如何出去嗎?”
“待我細細瞧來——”呢歌自開頭讀起,“問道——道是地成,道是天成,無形無象,無中生有,道為輾轉,殊途同歸。”
“是為何意?”樂樂問。
“尚不知,再看看,只是覺得好熟悉啊。”呢歌順著牆邊一邊走一邊念下去,“問天——道謂無常,道是無償,道似天賦,道似天譴,道為福道為禍,道謂無心。”
“若我猜的沒錯,下一章應為‘問地’!”喆肯定的說。
“問地——道為崎嶇,道為明朗,道似通,道似封,道為天為地,道自在淺深。”呢歌唸完這段以後,並未再往前走,也未再念下去。
“呢歌,你怎麼了?”樂樂問。
呢歌難以置信的看向喆和樂樂:“這是我們妖族失傳已久的《妖靈記》。”
“《妖靈記》?記載什麼?”樂樂一臉茫然。
“《妖靈記》是為妖族聖物之一,其記載了妖族先祖在修煉過程中的經歷,對命運的領悟與抉擇,也是對妖族法術的詮釋。”呢歌說。
“如此少的字,竟記錄瞭如此多的內容!”樂樂環顧四周,滿壁之字不過龍飛鳳舞字大而繾綣妖嬈,實則字數並不多。
“確是如此!《妖靈記》字不多,但字字珠璣。”喆說。
“若《妖靈記》有對妖族法術的詮釋,那麼代表,你可修習?”樂樂問。
“也許吧。”呢歌說,“我只是覺得奇怪——妖族禁地之中,竟是以一石屋牆壁記載我族失傳已久的《妖靈記》?”
“問情——道似有情,道似無情,道似飛花,道似落葉,道是始道是終。”
呢歌一邊撫摸著石壁上的文字,一邊繼續念道。
“問心——道似明,道似暗,道天道,道無法,道越己,道越它。”
“不太明白,這上面說的都是什麼呢?”樂樂。
“‘問道’所講——這天下事與物是為天地形成,從前世上什麼都沒有,天地從無到有造出了一切,而此天地間的一切無論經歷了任何,都只有一樣的結果。”
“‘問天’講的是——天道無常,天給這個世上帶來的一切,有好亦有壞,清空心中一切思量,好的壞的皆莫多想,安心接受上天安排即可。”
“而‘問地’所說——世間生靈的一生,皆有直路、彎路,眼前走的是直路,也許在未來會遇見坎坷,就算現下路為崎嶇,未來亦可能遇見通明大道,所以,不要太在意現下的經歷。”
“‘問情’在講——這世上看似有情的,實則未必有情,看似無情的許是又有情,情若飛花落葉一般,是為十分虛無之物,而只有天給予的才是真實的,天給予的是一切,是開始也是結束。”
“‘問心’講——有時,我們的心可看透一切,有時,也會迷惘,無論何時,只要拋開自己、拋開別人,站在事、人之外去看,就一切能明瞭清澈。”
呢歌把念過的內容,給樂樂一一釋義一番。
“深奧。”樂樂說,“乍一聽似有些道理,但云裡霧裡轉得我尚有些頭暈。”
“需句句去參悟。但是不知道為何,我卻覺這字句,在哪裡見過。”呢歌皺著眉頭。
“繼續看,許是讀到後面就可想起在何處見過了。”樂樂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