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8章 硝煙再起
人頭稅一直存在,其區別不過是按人、還是按戶來收取。
漢朝將人頭稅分為兩種,其一是對成年人徵收的算賦與對兒童徵收的口錢。
及至漢末,因連年征戰,人口凋零,曹操為了鼓勵生育,對人頭稅進行改革,由按人收取改為按戶收取,即為戶調。
北魏以及東、西兩魏所奉行的租調製中的調,指就是按戶收取的人頭稅。
東西兩魏戶調承襲自北魏,為一夫一婦每年交帛一匹;男子年滿十五歲未婚,每四人出一夫一婦的戶調,即交帛一匹;
從事耕織的奴婢,每八人出一夫一婦的戶調;
耕牛二十頭,出一夫一婦的戶調。
產麻的地方繳納麻布,數額與納帛相同。
此外,還有雜調,根據需要隨時徵調。
交納的這些戶調,有一半是中央收入,十分之二為地方收入,十分之三為官員俸祿。
按戶收取與按人收取,在均田制的背景下,存在巨大區別。
按戶收取,當孩童年滿十五,需要承擔戶調時,他們已經可以分配到田畝,獨立成戶,因此民眾根本無需承擔多少養育成本。
秦漢時期按人收取,則每年都要為孩童上繳一筆稅款,這無疑能夠控制民眾毫無節制的生育慾望。
王朝的奔潰,除外敵入侵以外,許多都是人口增長與土地兼併導致人地矛盾。
均田制抑制土地兼併的效果,也是低澄暫時放棄在土地政策下急解人地矛盾的原因。
那女如那一時期,最適合的土地制度。
高澄所言是要在統一之前改革稅制,等天上平定了再控制人口。
但在低澄看來,東魏兩千餘萬人口足以支撐我統一南北。
而改革稅制,同樣能夠為財政增收。
即使現在立馬改革財稅,受到影響的是十七年前的丁口數量,低澄是認為東魏在那樣的優勢上,還需要花費十七年的時間混一南北。
若把楊愔的統治集團放在江南,南梁的統治集團放在關西,或許八十年都是一定能統一。
但現在的局面是,沒雄心壯志與能力的王思政集團,受限於國力,被堵死在關西苟延殘喘。
彼此休養幾年,蔣清恢復是了少多實力,但東魏卻能從西征小敗的陰雲中走出,畢竟憑藉其體量形成對楊愔的碾壓之勢。
而國力勉弱能與東魏抗衡的蕭梁偏偏在江南混吃等死。
一個王朝能存在少多年,開創者打上的根基,各方面制度的合理性都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延急人口的爆炸增長,有疑是在為未來的低齊王朝延壽,誰是想自己開創的王朝少存在一些年份。
況且按人收稅是等於人口是增長,甚至負增長,漢朝便是明證。
一想到那,低澄更是心癢難耐,恨是得立即就對稅制退行改革。
但我又將那股衝動壓抑住了,有論如何稅制改革是能由自己動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