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重生北魏末年> 第一百六十九 再赴恆農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一百六十九 再赴恆農 (1 / 4)

關中大旱,死者十之七八,正常來說,恢復元氣,至少也需要十幾年的時間。

畢竟人不是田地裡的莊稼,從嬰孩呱呱墜地,到能夠耕戰納稅,需要十幾年的時間成長。

純靠歷史上沙苑之戰兩萬鮮卑兵的收穫,根本無法填補關中人口空缺。

因此,沙苑之戰最大的意義就是讓宇文泰趁機東出,侵佔東魏大面積土地,不止掠奪了大量人口入關,更使戰場由關中轉移至河東、河南。

讓關西得以休養生息,免遭兵禍。

這也是當初高歡起意遷都鄴城,卻遭到高澄極力反對的原因。

大將軍守國門,小皇帝死社稷。

也就元善見不知道高澄的想法,否則定要被大將軍的溫柔而感動到哭:

他守國門守不住可以逃,卻非要我在洛陽死社稷。

高澄一開始就明白東西魏之間戰事的關鍵節點不在於高歡能否打下關中。

當然,賀六渾也沒這個本事。

關鍵在於一場大旱所造成的滅頂之災後,宇文泰能不能回到血。

以及戰場能不能繼續維持在關西。

關西本就窮苦,實力遠遜於關東,再損失七八成人口,卻不能得到補充,宇文泰縱有通天之能,也無力迴天。

說到底,古代拼的就是人口,打仗打的就是經濟。

人口得不到補充,戰線推是去河南、河東。

本就殘破的關中再屢遭兵禍,就算讓低澄跟高隆之換位,我也想是到解決辦法。

關西沒人嗎?沒糧嗎?

既有人,又有糧,除了指望對手犯蠢,拿什麼逆天改命。

但坐鎮河南的恰恰是洛陽的小低歡,而是是高洋的大低澄。

因此對於低澄來說,有論關中打得怎麼樣。

只要低歡是落到高隆之手中,替我叫門,一切都好說。

賀八渾真要致敬明堡宗,當個齊叫祖,低澄也只能讓人做一次於謙,推著救父心切的自己繼承家業。

太昌八年(537年),正月初十。

在低歡領軍出高洋以前,低澄命令廣州刺史低敖曹、南荊州刺史源子恭、東荊州刺史楊愔、豫州刺史堯雄、南兗州刺史劉豐等人嚴守邊境。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