絕然沒有哪本書說,夸父是被斬首的。
“莫非是夸父之後?有一名炎帝后裔,沒有名字流傳下來。”
“但因為他最後執念,不死不休,不願放棄世代傳承的夢想,殺回了炎帝的祖地常羊山,最後被斬首,以身殉道,故而後世就以‘刑天’之名來叫他。”
妙寒猜測著,眾人唏噓不已。
仔細想想,確實是這樣,炎帝命刑天作扶犁之樂,這並不是什麼臣子,而是兒子。
至少也是一個繼承者,畢竟上古制作禮樂,是非常神聖的。
在當時的社會,作《扶犁》之樂,制《豐年》之詠,是將人們的美好生活記錄下來,慶祝豐收,頌唱萬民的耕耘,做這件事的人,身份就不一般。肯定也是一位上古聖賢,只是沒有留下名字。
“是啊……刑天與天帝爭位,這是一般人能爭的嗎?”
“根據這個判斷刑天是炎帝的下屬、大將,為炎帝報仇什麼的,這根本就不合理。”
“報仇就說報仇,為何記載為‘刑天與帝爭位’?”
“大背景是炎黃在爭,一個下屬憑什麼和天帝爭位?除非他是炎帝的繼承者。”
“只是人們不記得他的名字了,甚至黃帝已經徹底勝利了,那個無名者,沒有正式繼承‘炎帝’名號。”
“於是他選擇殉道,回到常羊山,要繼承炎帝的理想,向天命揮舞干鏚。”
“可惜炎帝的理念終究是無法實現的,最終被現實所擊敗。”
“炎帝一脈,源於常羊山,最終又終結於常羊山。”
眾人七嘴八舌,終於理清楚了一切。
怎料巫壇聽了,卻是在笑,笑著笑著,流出淚來。
“怎麼?不對嗎?”妙寒驚道。
他們說的,完全合情合理,怎麼巫壇是這個反應?
巫壇問道:“外面……人人都還記得刑天的傳說是嗎?”
“當然,這是非常知名的傳說,刑天雖然沒有留下名字,可人人都記住了刑天的事蹟。”妙寒說道。
巫壇笑聲更大了:“沒錯,沒錯,所以炎帝……回來了。”
他狂熱地看著炎奴,眼神熾熱。
眾人不知道什麼情況,炎奴終於不想他們繼續誤解了,直接了當地問道:“你們到底把我當成了誰?夸父?還是后土?”
“其實我不是你們的炎帝,伱們認錯人了。”
“不過,我與炎帝的想法是一樣的,他沒有做到的事,我一定會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