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光荏苒,日子一天天過去,李愔在大唐也風生水起。
貞觀九年夏秋之際,天氣大旱,蝗蟲四起,八百里關中大地,莊稼面臨絕收。
危急時刻,奇兵天將。
數十萬只雞兵鴨將被運送到各地,投入到滅蝗戰役之中。
這是李愔為蝗災準備,由七皇子李惲統帥,李惲當了幾個月的鴨司令,原本都恨死老六了。
結果鴨兵一出,蝗蟲授首,他這個七皇子也受到無數百姓的稱讚。
從此,李惲對六兄李愔,死心塌地拜服。
李愔的學堂,也聲譽漸隆,忽一日,袁天罡攜弟子李淳風來訪。
在聽了李愔關於天文地理的講述之後,二人拜服。
李愔的這套知識體系,也得到越來越多人的認可,被稱為“新學”。
以至於朝中勳貴之子,紛紛來投,就連魏王李泰,也開始在學堂之中,潛心鑽研新學,並且在物理化學這兩方面,展現出天才般的實力。
醉心於科學之中的四皇子李泰,再也沒有參加奪嫡之爭。
不僅僅是李泰,就連太子李承乾,也經常跑到黑石村,在學堂裡面聽課。
他最喜歡研究地理,發誓要環遊地球,讓大唐的光輝,照耀世界。
對此,李愔也大力支援,幫著李承乾建造海船。
在貞觀十年,長孫皇后氣疾發作病危,御醫也束手無策,就連藥王孫思邈老先生,也只能搖頭嘆息:生死有命。
關鍵時刻,李愔獻上自己研究出來的製氧裝置,給長孫皇后吸氧,竟然奇蹟般地穩固住病情。
孫老先生再施以藥劑,長孫皇后竟然順利度過此劫。
李愔在皇子中的地位,也和長孫皇后的嫡子相同。
貞觀十二年,李承乾忽然辭去太子之位,率領戰艦揚帆出海。
船隊上面有五萬精兵,除了刀槍等冷兵器,還有李愔為他們裝備的火槍火炮。
首站,李承乾的目標就是高麗。
先是在海戰之中,艦炮擊沉高麗戰船;登陸之後,一路攻城拔寨,順利掃平高麗。
高麗這塊難啃的骨頭,曾經令隋煬帝飲恨,卻輕易被大唐鐵軍征服,這就是科技力量的碾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