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二年十一月九曰,江東孫策以四萬大軍兵寇廣陵。
時徐州太守陳登固守城池,軍師郭嘉屯兵設營於外,兩者互為犄角,數次擊退孫策兵馬。
孫策空有猛將十餘,奈何曹軍固守不出,不管周瑜如何設計誘敵,陳登與郭嘉就是不中計。
建安二年十一月十一曰,孫策心中焦怒之下,不顧周瑜阻攔,強相攻城,期間不慎卻為一流矢所傷,生死未卜,曹軍士氣大振,周瑜心急之下,唯有退兵。
是夜,陳登遙見江東軍軍營燈火通明,然而營中喧鬧不堪,由此他心中斷定孫策乃亡,是故急忙召集城中軍隊,欲一戰功成!
然而當他與陶應等人殺入江東軍營內中軍之處時,卻見裡面只有寥寥數百人把守,當即陳登便大叫一聲不好,急忙撤兵。
途中遇到伏兵無數,然而在陳登看來,此些兵馬僅僅可算做疑兵罷了!
果然,待得他引軍回到廣陵時,果見江東兵馬正與廣陵守備鏖戰,為首一將陳登看得分明,不是孫策又是何人?
面上燥熱一片,陳登急忙引軍上前相助。
而此刻孫策正率領江東兵馬強攻廣陵,見陳登趕來,未免腹背受敵,唯有丟下近千具將士之屍首,黯然退去。
不過即便是孫策退走,陳登心中的疑問還是不曾消除:廣陵城內僅僅兩三千兵馬,其餘皆被自己帶出,然而孫策卻是攻不下這兩三千人馬把守的廣陵?
正疑惑間,陳登猛然望見城牆之上乃有一人呼自己之名,抬頭一望,卻見郭嘉俯在城牆上,笑吟吟地望著自己。
當即,陳登面色漲紅一片。
原來,郭嘉亦聽說孫策不慎為流矢所傷、死生不明之事,然而他對此事,卻是另一種看法:孫策何許人也?江東軍之首!豈會如此不知輕重?就算孫策是攜怒攻城,身邊亦有心腹護衛、良將守衛,豈會‘不慎為流矢所傷,死生不知’?
隨後,郭嘉便得聞下面軍士來報,報廣陵有兵馬出城,往南而行。
郭嘉當即斷定是陳登欲趁江東軍群龍無首之際趁機進兵,是故立馬召集營中兵馬,若是廣陵乃有半點風吹草動,當即出兵援助。
果然,不到半個時辰,廣陵方向便有廝殺之聲傳來,郭嘉當即率領兵馬出營相助,如此才解了廣陵之圍。
隨後,正當郭嘉欲笑話陳登中周瑜之計時,卻忽聞厄報。
孫策帳下大將太史慈,率領八百精騎,夜襲郭嘉城外大營,三進三出,曹軍損失慘重,糧草盡損。
蓋因城外大營守將李典見軍師郭嘉率軍援助廣陵,便下意識認為江東兵馬必然是攻廣陵,從而疏忽了防備,以至於被太史慈有機可趁,而李典本人,亦是在對敵太史慈時深受重傷。
原來此乃是周瑜雙管齊下之計,他自思沒有把握用此計同時瞞過陳登、郭嘉二人,是故叫孫策大軍襲廣陵,遣太史慈率八百精騎落後半個時辰,襲城外曹軍大營。
若是得廣陵,周瑜自然是萬分慶幸;倘若夜襲廣陵不成,然而卻燒卻了城外曹營中的糧草,周瑜自也是極為樂意看到此事;不過若是兩處皆不成嘛……那周瑜便唯有諫言孫策退兵了……在廣陵與曹軍相持兩月餘,直到如今卻是絲毫唯有進展,周瑜自是不想叫兄長將部下精銳盡數折了此地。
見不到任何勝算的仗,周瑜向來不打!
於是,徐州的戰事一時間陷入了僵持局面。
建安二年十一月十五曰,袁術起五萬大軍走水路,直趨荊州江夏。
江夏太守黃祖得聞袁術起兵來犯,自詡勇武的他當即點起城中三萬兵馬,與袁術兵馬戰於夏口。
兩軍交戰足足兩個時辰有餘,袁術敗退。
為此,黃祖極為得意,然而正當他仰言欲一路殺到袁術治地壽春時,卻驚聞厄報。
袁術麾下大將李豐、梁剛等人,出三江口、走陸路襲武昌,待攻下武昌之後,急行往江夏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