頒獎典禮結束,未來就是4天的交流會。
許青舟的報告被安排在第1天上午,對於他這種天天做報告會的人來講,毫無壓力,順順利利地完成。
接下來的時間,他基本都遊走在各種交流會里邊,主要是數學領域的交流,有時候也去聽聽化學的報告,這類世界級學術會議,大家拿出的基本都是前沿的東西。
比如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教授John F. Hart分享了團隊在CH和C=C鍵的選擇性催化官能化,這完全是許青舟陌生的領域。
當然,物理方面的交流會也參加了兩場,一個是關於校正電子顯微映象差的研究,能夠讓科學家觀察到皮米尺度下的原子,如果完整地搞出來,對材料科學絕對會有革命性的影響,另外一個則是關於中微子振盪的內容。
這東西的發現表明它們可以在空間中變換成不同的種類,有助於理解中微子的性質和宇宙中的物質反物質不對稱性。
除了參加學術會議,空閒的時候也去城裡邊閒逛了一下,感受異國文化,小日子過得還算充實。
2月22日。
當地時間下午2點,許青舟結束計算,拿著筆記本和稿紙從房間出來,半小時過後是塞爾日·阿羅什的報告會,量子物理學非定域性的基本問題。
說實話,這東西許青舟很熟悉,甚至能自豪地說:“這個世界沒人比我更懂這些內容。”
階梯教室的人很多。
阿羅什教授已經在臺上準備了,見許青舟進來,微笑著點點頭,許青舟也跟著點頭回應,隨即打算找個空位置。
米婭看了看自己身旁的位置,示意許青舟坐下。
許青舟走過去,坐下,說了句“下午好”。
“許先生,你似乎對物理很感興趣,為什麼不從事物理方面的研究?”
許青舟翻開手稿,想繼續剛才的計算,同時認真地說道:“可能,我喜歡挑戰些讓我覺得更困難的東西吧。”
米婭頓了頓,藍色眸子盯著許青舟,“看來並不是每個夏國人都很謙虛。”
許青舟聳聳肩,注意力很快集中到手頭的計算裡。
見許青舟很忙,米婭也沒打攪。
階梯教室已經被坐滿。
許青舟還見到了好些數學領域的學者過來聽講座,這倒是很正常,許多學者數學和物理都在研究,只是說側重某個領域。
他之所以多看一眼,是因為“老熟人”也來了,亞吉爾教授和印度小哥都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