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號,實驗正式開始。
13年開始,CMS基本處於長時間關機狀態,算是處於“鞏固”時期,研究人員對加速器元件進行了維護,以幫助它在2015年重啟時能夠以更高的能量執行。
事實證明這的確有效果。
這次重啟之後,它的執行能量比之前提升了將近一倍,可以讓兩個質子束以13TeV(萬億電子伏特)的能量對撞。
CMS和ATLAS都在實驗,透過聯合測量來驗證和補充彼此的實驗結果。
其實,對於許青舟他們而言,現在主要的任務就是接收檢測資料,再進行相應的分析。
夏國組負責提供方案,LHC的工作人員操作儀器,美國組在一旁輔助。
競爭歸競爭,可合作的時候,兩個小組的相處還是很融洽的。
會議室,楊院士和貝克教授兩個人笑著走進來,低聲說著。
坐下,貝克教授望了一眼角落裡正低頭計算的許青舟,感慨道:“楊院士,你們的隊伍中有一個非常不錯的年輕人。”
楊院士笑著點頭:“是的,他的表現讓人驚歎,未來,物理學界肯定會有他一席之地。”
“我很認同。”
貝克教授又看了一眼許青舟方向,目光沉了沉,收回視線,“楊院士,該你講話了。”
楊院士臉上帶著笑意,微微點頭,已經把老對手看穿了,這個老傢伙,是在想著怎麼挖人是吧。
會議室中,楊院士開始分配任務。
許青舟被分到了資料處理組,跟楊院士一起負責利用探測器收集的資料,透過演算法重建碰撞事件中的粒子徑跡和能量分佈,還得抑制來自其他過程的背景噪聲和本底的貢獻。
楊院士說:“資料量很龐大,還需要一個人手,貝克教授,你來推薦吧。”
米婭主動請纓:“貝克教授,我來吧。”
貝克教授笑著點頭。
“好,這部分內容我們四個人處理。”楊院士點點頭,據他所知,美國組方案的資料處理就是眼前這個女孩做的,能力非常出眾。
米婭對著許青舟微微點頭。
許青舟淡淡笑著,點頭回應,心中卻留了個心眼,這個女人,來者不善啊。
楊院士和貝克教授又給其他人安排工作,事件重建與光子識別,雙光子候選事件選擇,不變質量譜分析等等。
一個小組大致在3至5人。
開工作會,有10分鐘休息時間。
張長青面色古怪,低聲和許青舟說道:“師弟,我怎麼覺得米婭對你有點不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