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升文教授則是跟許青舟一起看最新的實驗資料。
“使用 LiBH4來預鋰化矽負極,ICE已經達到 89.1%,迴圈 100次後的容量保持率還能達到 83.6%,比第一階段突破很大。”
許青舟望著電腦上的資料圖,微微點頭。
趙教授笑呵呵地說:“多虧你那邊給的反饋。”
“透過你上次的分析結果,我們在電池中預先新增一定量的 Li+來彌補因為矽的體積效應而破壞的 SEI膜的形成而造成的鋰損失,經過幾輪測試,已經證明能有效提升首次庫倫效率和電池壽命。”
“能發揮作用就好。”許青舟說。
趙教授從抽屜裡取出硬碟,遞給許青舟。
“這個硬碟裡邊,除了實驗資料外,還有相應的關於電池預鋰化技術、電解液新增劑開發和矽碳複合材料的最新資料,你可以拿回去看看。”
許青舟感謝,頓了頓,又說道:“教授,這些天看了不少鋰離子電池的資料,還沒實操過,這邊”
“實操?好說。”趙教授想了想,直接說:“剛好我們正準備做c組33號樣品,你來試試吧。”
“謝謝教授。”
製備電池材料比BiBQ晶體危險係數高很多,許多原料都帶有腐蝕性,炸的機率雖然比較小,但如果操作不慎,把某些溶劑濺到裝置上會非常麻煩。
趙教授能一口答應,說明真的算信任許青舟了。
“瞎客氣,是我們該謝你。”趙教授笑著,停頓一下,道:“我就在旁邊看著,你有什麼問題隨時問我就可以了。”
“沒問題。”
許青舟很快就拿到標誌有C201570633的材料單,穿上備用白大褂,戴好護目鏡,實驗開始。
把改性處理後的矽粉、導電劑、黏結劑等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加入適量的溶劑,透過攪拌機充分攪拌,製成均勻的負極漿料。
有條不紊,每個流程都相當標準。
趙教授看得有些吃驚,太熟練了,就比如在矽奈米粉的稱量上,即便是他都不能保證可以一次性取出原料表標註的量。
所以,這就是天才?
乾燥與壓實.
和正極材料組裝,即將正極極片、負極極片和加裝Celgard隔膜這時已經形成電芯的基本結構。
接著,注入含有六氟磷酸鋰的碳酸乙烯酯電解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