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五,許青舟來到闊別兩個月的京大光電實驗室。
辦公室這邊只有龔雲飛。
“師弟。”
龔師兄比以前更熱情,握著許青舟的手摸個不停,搞得他起了一身的雞皮疙瘩,前幾天被那個想深入交流私信支配的恐懼再次湧上來。
“龔師兄,你這.”許青舟不著痕跡地退了兩步,但手還是被龔雲飛抓著。
龔雲飛嘿嘿笑著,“就是想沾沾學神的仙氣。”
以前在這位許師弟面前還會有壓力,現在壓力什麼,完全不存在好嗎,只要不比較,那就沒有傷害。
“行了,小龔,趕緊放開你師弟。”趙教授從實驗中走出來。
“教授。”許青舟終於擺脫龔師兄。
“小許,先坐,我給你說說實驗的情況。”
趙教授先給許青舟遞了一沓資料,說道:“你應該知道,我們這次選取的是新型矽基負極材料,在這兩個月實驗中其實都有一個共同的問題——析鋰太多。”
許青舟微微點頭,矽的嵌鋰電位相對較高,是一定程度上有助於避免形成鋰枝晶,可矽在充放電過程中會發生巨大的體積膨脹。
這種體積變化又導致了矽顆粒內部應力堆積,使矽材料粉化,進而可能加劇鋰枝晶的形成。
“當然,我們對於這種情況也早有準備,因此在後續實驗,將矽顆粒奈米化,這樣有效地緩解矽負極材料在脫嵌鋰時的體積效應。”
“奈米化可分為零維奈米化、維奈米化和二維奈米化。”許青舟回憶起這兩天看到的資料。
趙教授露出讚賞之色,看得出這個年輕人是認真查閱了這方面的資料。
接下來,趙教授給許青舟詳細說了專案的進展。
許青舟對自己的工作也很清楚。
需要進行函式分析,使用線性函式、多項式函式等來分析電池效能引數,比如容量、電壓、電阻這些隨迴圈次數或時間的變化趨勢。
還得建立電化學模型,熱模型以及描述材料在充放電過程中的應力應變關係、機械失效機制的力學模型。
說到最後,趙教授嘆息:
“資料分析與處理是連線實驗資料與實驗結論的橋樑,透過對實驗資料的有效處理,可以揭示電池效能的變化規律,為進一步最佳化電池設計提供資料支援。”
“這方面我們課題組其實也能做,但由於前些日子方向錯了,導致我們的進度與計劃相比慢上很多,如果再分散人手,進度還得被拖。”
“而且,在數學這一塊,肯定是比不上你們這樣專業的。”
許青舟翻了翻手頭的資料,笑著:“我盡力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