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焚書坑儒的背後,極有可能是有人刻意推動,他們並非只是要毀去儒家言說古籍,而是藉此名義,毀去更多夏朝之前的典籍。
而諸子百家重修典籍,也在有意無意篡改某些史實。」
趙無疆翻看著王義方的手稿,上面都是王義方的推測等,他又細讀下去:
「九嵕山之下的龍脈,存有海量的古籍,有些古籍在傳說中已在世間消失無蹤,可在那些大殿之中,我卻有幸見到。
不知真假,但令人神往,只可惜,當時相爭太甚,無人在意這些,憑我之力,也難以帶出一本。
我們見到了一尊棺槨,棺槨上刻著先民祭祀圖和諸多我不相識的圖騰,後來我不斷翻閱各種古籍,都不知道那些圖騰的意思。
但能夠推測出,應該是某些部落的圖騰,只是一切淹沒在歷史的塵煙之中,難以探尋。」
趙無疆不斷行走在書架周圍,他拿起了一冊手稿,書卷嶄新,想來是臨死之前的幾日所作。
他緩緩攤開,瞳孔微縮,手稿上只有筆跡虛浮的一句話:
「我知道了,文公十八年。」
文公十八年?趙無疆只覺得好生熟悉,他這幾日翻看古籍,一定見過。
文公?左傳!
趙無疆連忙翻找《左傳》,
泛黃的古籍散發墨香混著歲月的氣息,他迅速翻到「文公十八年」。
《左傳.文公.文公十八年》:
「昔帝鴻氏有不才子,掩義隱賊,好行兇德,醜類惡物,頑嚚不友,是與比周,天下之民謂之混沌。
少嗥氏有不才子,毀信廢忠,崇飾惡言,靖譖庸回,服讒蒐慝,以誣盛德,天下之民謂之窮奇。
顓頊有不才子,不可教訓,不知話言,告之則頑,舍之則嚚,傲很明德,以亂天常,天下之民謂之檮杌。
此三族也,世濟其兇,增其惡名,以至於堯,堯不能去。
縉雲氏有不才子,貪於飲食,冒於貨賄,侵欲崇侈,不可盈厭,聚斂積實,不知紀極,不分孤寡,不恤窮匱,天下之民以比三兇,謂之饕餮。
舜臣堯,賓於四門,流四凶族混沌、窮奇、檮杌、饕餮,投諸四裔,以御魑魅。」
「舜流放了四凶族」趙無疆輕聲喃喃,他在《史記.五帝本紀》中也見過類似的話,雖然內容有些出入,但是意思都相同,那就是號稱五帝之一的舜,流放了四凶。
當時他並沒有在意,如今想起,這些話在腦海中逐漸和九嵕山下吻合。
趙無疆搖了搖頭,現在下結論還為時尚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