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周天和周遲離開後,丘麓王鄭開就開始在所轄的四郡十九府調兵遣將。不到一個月的時間裡,丘麓王集結了二十萬軍隊。
丘麓王親自掛帥,次子鄭圖率領第一軍四萬人負責打前陣。
丘麓王備戰完畢,命令鄭圖率領第一軍從瀘陽府出發,向九荒嶺挺近,自己率領兩個軍隨後跟進,還有兩個軍在後接應。
丘麓王對九荒嶺是不宣而戰。
九荒嶺毗鄰丘麓王鄭開管轄的瀘陽府,鄭圖的第一軍很快就到達了九荒嶺外的大陵山。
九荒嶺正好處在大陵山、岑徠山、邛懸山三座山之間,大陵山地勢較低。
大陵山上有一個關口,是連線九荒嶺和瀘陽府的咽喉要道。
鄭圖選擇了一個夜晚,來到了大陵山的那個關口。
鄭圖命令二百士兵悄悄爬上關口,再令二百弓箭手隨後壓陣。
士兵很快上了關口,關口上竟然無人把守。
鄭圖心中歡喜:這麼重要的位置,九荒嶺的人居然不派人把守?我沒費一兵一卒就可以進入九荒嶺了。
鄭圖轉念一想,九荒嶺的人還不知道我們消滅他們的事,所以才沒設防。看來,父親丘麓王不宣而戰的策略是英明的。
佔領了大陵山的通道關口後,四萬軍隊就進入了九荒嶺的境內。
鄭圖留下三千士兵守住關口,有了這個進可攻退可守的戰略要地,他就能立於不敗之地。
鄭圖帶領第一軍剩下的三萬多軍隊,又向前行軍四十里,在一處平坦寬闊的高地上安營紮寨。
臨行前,父親丘麓王告誡鄭圖九荒嶺的陣兵戰鬥力很強,不可輕舉妄動,他的任務就是要先在九荒嶺站住腳,為後續的軍隊找到一個根據地。
天亮以後,吃罷早飯,鄭圖帶領四個師帥和幾個謀士副將嚮導,仔細察看了周圍的地形。
嚮導說:“九荒嶺分為南嶺、中領和北嶺,中嶺和北嶺是居住人口較多的地區,九荒嶺的三大首領都住在那裡。這裡是九荒嶺的南嶺,屬於比較荒涼的邊緣地帶。”
鄭圖在徵求了身旁幾人的意見後說:“這裡不會遇到九荒嶺的大規模的陣兵,我們繼續向前挺進。在丘麓王的大隊趕來之前,趁九荒嶺的人準備不足,務必消滅一些小股的陣兵。”
鄭圖帶領軍隊一路暢通無阻,沒遇到一個士兵,只是崎嶇的山路走起來,很不舒服。
漸漸遠離了大陵山後,深入了南嶺地帶,地勢漸漸走低了。
鄭圖身邊的一個謀士突然說:“軍帥!我覺得情況有點不對啊!”
鄭圖說:“怎麼不對了?”
謀士說:“我們離開大陵山有幾十裡的路了,怎麼沒看見一個人影啊?”
鄭圖說:“這裡是南嶺,荒涼唄!”
謀士說:“但願如此吧!可現在我們所走的路段,地勢不斷下降,要是有敵軍從後面來襲擊,我們站立不穩,很難組織有效的反擊。”
鄭圖聽謀士說得很有道理,就急忙問嚮導說:“這一帶是什麼地方,都是這種地形嗎?”
嚮導說:“這一帶地勢較低,再往前走二十多里路,就是九荒嶺的第一道嶺了。”
聽說前邊有一道山嶺,鄭圖下令說:“傳我的命令,一列縱隊變成兩列縱隊,加快行軍速度!佔領前邊的山嶺紮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