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唐騎> 第六十六章 輪臺風蕭蕭(七千字大章,求月票!)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六十六章 輪臺風蕭蕭(七千字大章,求月票!) (2 / 3)

“可我們現在的情況,已經和在新碎葉城、在昭山、在疏勒的時候不一樣了!”郭師庸道:“在新碎葉城的時候,我們不前進就得死!在昭山的時候,我們不拼命就得死!在疏勒的時候,我們若不冒險就無法取得我們的第一個根據地!但是現在呢?現在我們不是一無所有的光腳漢了啊!我們背後有著萬里疆土,有著百萬民眾,他們都要依靠我們來保護。而我們的兵馬已經強壯,進可攻退可守,已經不需要再兵行險著了!郭榮的這個情報,我看十有**應該是真的,但我現在卻很擔心,擔心的就是你食髓知味,因為以前冒險而勝利,就認為現在冒險也能勝利——這可是要不得的!”

“庸叔,你這種想法,才是真正的要不得!”楊易道:“當初的嶺西回紇,何嘗不是有數千裡疆土,何嘗不是有百萬民眾?但現在呢?他們被我們打敗了!而且是一敗塗地!”

他本來是站著的,這時候說得激動竟站了起來,道:“我們為什麼能夠勝利,就是因為我們敢闖敢幹,當斷則斷,反觀嶺西阿爾斯蘭則總是在猶豫,總是在躊躇,結果現在便兵敗身死而無葬身之地!歸義軍又如何?曹家夠穩重了吧?現在又是什麼下場!至於北庭回紇,又豈是因為冒險而亡國的?當初我們兵甲不齊,糧草告緊,可仍然能夠突破重圍,殺出一片天地來!現在兵甲精良,糧食豐足,又有精兵強將,卻反而畏首畏尾起來了!”

郭師庸道:“這不是畏首畏尾,這是慎重!”

“慎重?我就覺得這兩年我們慎重過頭了!”楊易道:“自我們入河西以來,兵將都懈怠了,有不少人也都怕死了!許多人在河西有了產業,就都想要自保妻兒,而再不能如當年那般奮勇拼死!因為他們的性命都開始值錢了!別的不說,就說小石頭!”

他猛地將石拔一指,道:“他也不如當年了!最近精神狀態是好了些,可要是在河西再待那麼一兩年,我怕他就完全廢掉了!”

石拔臉上一紅,楊易又指著李臏說:“還有我們的司馬大人!你也比之前更縮手縮腳了!獻謀獻策,說的都是一些拖後腿的話!”

李臏聽得一時反應不過來,楊易又對郭師庸道:“還有庸叔你!當初你在昭山行宮奮起的豪情,最近似乎也慢慢還回去了!你們在河西,搞的都是什麼!看看功曹是怎麼給郭榮與楊涿報功勞的——該提拔的後進連進輪臺城受賞的資格都沒有,一個不需要提拔的楊家子弟卻賞了首功!那些功曹的人這麼隨便地對待郭榮,是不是因為他沒背景?為什麼卻又來給楊涿錦上添花?是不是因為他是我楊易的弟弟!你們還說這是什麼章程,依我看這就是官僚!”

楊易的脾氣本來就不算好,在新碎葉城時都敢當眾頂撞郭師道楊定國,這幾年功勞日進,威權日重,郭師庸雖是長輩,他說開了竟也不留情面,說的郭師庸難以下臺。

張邁忙調和說:“阿易,小石頭是有些懈怠了,但李司馬卻都是為國盤算,至於功曹官僚習氣的事情,也怪不到庸叔的頭上。”

楊易道:“我也不是怪誰,其實我也有不好。我說的,是當前我們整體的風氣越來越不像當年橫掃西域時的我們!當年的我們猶如清晨的陽光,雖然微弱卻能突破烏雲遍照大地!而現在,邁哥,我們在失去衝勁了啊!我們的軍隊中有一部分人有了暮氣——這才是最可怕的,比打一兩場敗仗更加可怕!精細徘徊,這是文人乾的事情,來回盤算,這是商人的個性,至於我們武人,我們就是拋頭灑血以戰疆場!我軍之風氣,必須有這等豪情,那時才有希望,現在我們已經到了守成的時候了麼?這些徘徊,那些算計,不能用來開創基業,只會因此而扼殺我們的擴張!這樣的習氣一定要洗刷洗刷!用血來洗刷!”

郭師庸與李臏被楊易的氣勢壓住,稍稍沉默了下來,石拔也站起來道:“元帥!都督,這次的襲攻就讓我去吧!”

張邁沉吟著,又問郭威的意見,其實郭威的年紀比張邁還大些,以在戰爭中歷練的時間而言比張邁多了好幾倍,且久在下僚,因此比張邁來得更沉穩,不過他在帳中的階級最低,中郎將本來都沒資格參與這場討論的,入內旁聽已經屬於破格,這時候三大嶺西高層意見出了歧義,三人一個是資格最老的郭師庸,一個是副總參謀官李臏,另外一個更是風勢正盛的楊易,在他們三人面前將軍級之首的石拔都很難說話,更別說一個區區的中郎將。

但張邁問到了,郭威也只能回應,這可真不是一個容易說話的場合,若換了個謹慎小心的人這時便說幾句不得罪人的話,但郭威看看張邁的眼神是真的在詢問自己意見,心想:“元帥於我知遇之恩甚深,我當全心報之,寧可得罪人!不能讓元帥問了話得不到一點有用的建議。”便道:“郭榮雖然是我的兒子,我敢以頭顱擔保他不會胡言亂語,更不會心存不忠,但他雖然聰明,可畢竟年紀尚小,未必能識破敵人更深的奸謀,我們憑著他帶回來的資訊就決定襲擊,其實頗為冒險。若說此次郭榮能夠探得此河谷之所在出於偶然,那就是上天對我們的眷顧。但同時我們卻也要防止是敵人故意設下的陷阱!”

楊易聽得眉頭一皺,覺得郭威這話兩面都圓——他本人卻討厭這種“沒有破綻”的意見,兩種意見都給了,那就相當於是沒給意見!

張邁問道:“那你是主張持重了?”

不意郭威卻道:“不,我認為都督的意見是對的,這一仗可以打!”

這句話卻又出乎眾人的意料之外,張邁道:“可以打?”

“對,就算此事上有奸計,這一仗也可以打!”郭威道:“這一仗若有奸計,那就是契丹與回紇在誘我們決戰!既然如此,我們又有何懼?只要我們準備充足,那這一仗也不是不能打!大凡設陷阱必有誘餌,陷阱設得越深、希冀越大,則誘餌越大!胡人若要誘我們出戰,那必然要先露出破綻來給我們,若我們擊其破綻而不落入陷阱,那胡虜便反而要偷雞不成蝕把米了!”

楊易頷首道:“說的不錯!”

“但既然契丹與回紇要誘我們出戰,那就證明了一件事情!”郭師庸道:“證明再拖下去,對他們不利!如今我方只要背靠天山,穩守北輪臺城就能立於不敗之地,既然如此,又為何要急於出戰?敵人既然誘我出戰,必然設定了有利於他們的戰場,棄我之長就敵之強,恐怕非智者所為!”他說著望向李臏:“李司馬,你認為對麼?”

李臏本來和郭師庸是站在同一陣線反對楊易的,但郭師庸是將軍而李臏卻是參謀,且郭師庸這個將軍經常都是作為一支軍隊的總執行,本身不像郭洛楊易薛復那樣還要統攝全域性,而李臏作為參謀卻要考慮更多後勤的問題,要顧慮到軍事與政治的平衡,因此到此他與郭師庸的立場又有不同。

“這……”他在郭師庸的提醒下又沉思了好久,才說:“其實繼續拖下去,對契丹、回紇來說肯定有害,但對我們也未必有利!”

郭師庸一怔,李臏道:“我軍這兩年收入頗為豐厚——不管是金錢的收入,還是糧食的收入,都甚喜人,但我天策大唐畢竟立國未久,以一載之資要想應付一場傾國大戰……太勉強了……”

李臏這時顧慮到的,正是天策軍最大的隱憂!

古人三年積蓄以應災變,十年積蓄以應戰爭,二十年繼續以應強敵爭衡,戰爭一旦爆發,可以讓百年繼續都化為烏有!

天策軍這一年來靠著絲綢之路重開的強大商業動力得到了難以計數的錢財,可畢竟為時甚短,去年又獲得區域性豐收,但畢竟只是一季,這筆錢糧放在和平時期看起來很多,真的打起仗來花錢就猶如流水!

正是如此郭洛在西面才會將大部分的心思都放在維繫絲綢之路上,因為那是天策唐軍後勤補給的生命線,也正因如此鄭渭才會在戰爭開打不久便受到巨大的財政壓力,因為對一個整體上只安穩了一二年的政權來說,要打這樣的一場傾國大戰本身就顯得倉促!

甚至不止是經濟,在政治層面,天策軍入主河西的時間也不長,縱然張邁安排了薛復、魯嘉陵與鄭渭鎮守後防,但那也無法徹底地讓他後顧無憂。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