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一刻,王亮徹底理解了樊建國,並轉而支援他。
軍人家庭出身,知道的東西太多了,特殊的人生經歷讓他開始專注收集各種跟中國抗戰相關的東西。
第二天,王亮離開了西安。
給樊建國留下了五百塊錢,鼓勵他把這項事業做下去。
也是從那個時候起,王亮就知道,這小子,將來一定不得了。
後來,為了收集寶貝,樊建國一有時間去文玩市場撿漏兒。
還厚著臉皮問朋友討厭。
他滿世界地撲騰,就跟魔怔了似的。
去到哪個老村子、老宅子了,看到垃圾堆就眼發光,撿個爛了底兒的臉盆都能高興的拍照留念。
當常務副市長的時候,他依然保持著這個愛好。
或者說是已經把這當成一項事業來做了。
可無奈工資太少,雖然衣食不愁,但真要買起那個老物件來可就顯得捉襟見肘了。
辭職下海。
後來在房地產行業中大賺一筆之後,樊建國出手就更加自信了。
只要是他看中的東西,馬上掏錢就買,刻不容緩。
“我記得有一次,建國是在塘沽吧,出差呢。看到有人在砸碉堡,就過去問了問施工人員,他一聽說是抗戰留下的,就吐趕緊付錢,愣是把五十噸的碉堡從塘沽運回川省。瘋狂吧?”王亮苦笑。
後來,隨著收藏越來越多,為了避免產生一些法律上的糾紛,樊建國希望以博物館名義買文物。
一九九九年,他申辦成立博物館。
當時普遍的觀念是博物館是神聖的,高高在上的,怎麼可能由個人來建立一個呢?
似乎有些不太現實。
更何況建造博物館可不是一個小數目的投資,堪稱無底洞。
再者說沒有什麼彙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