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八股鐵絲捆綁加固。使用鏈條式捆綁加固器。螺桿式捆綁加固器。鐵路運輸捆綁加固。咱是專業滴!”
“給樓上的老兵們點一波贊!”
“鐵路運輸在戰爭中很重要嗎?也可以用飛機來搞運輸吧?不是有運輸機?”
最後一個問題吸引到了王亮:“對,有運輸機,但運輸機的運載能力有限啊。”
“從第二次世界大戰開始,戰爭,實際上就是一場消耗戰了。用運輸機運送武器裝備,顯然是跟不上的。”
“我舉個例子吧。眾所周知,二戰中德軍的裝甲部隊戰鬥力十分強悍。高效的鐵路運輸是德軍裝甲部隊發揮戰鬥力的基本前提。”
王亮的這番話不僅僅是對廣大網友們講的,還有身旁某合成旅的幹部和士官們。
王亮想讓他們深刻地明白,自己正在從事的是一樣多麼偉大而又重要的工作。
王亮道:“德意志地區從十九世紀中期開始就以發達的鐵路網路而著稱,從1864年的普丹戰爭開始,鐵路就成為普魯士、德國進行戰爭的有力支撐,德軍總參謀部在進行戰略戰役謀劃時都將鐵路運力作為重要的考慮因素。”
“在二戰時期,除了兵員和基本後勤運輸外,德國鐵路還要承擔各類重型作戰裝備的運輸,尤其是裝甲部隊的遠端機動更加依賴於鐵路運輸。”
“毫不誇張地說,縱橫於歐陸的鐵路網路是二戰德軍後勤和戰鬥力的基本保證。在戰爭的後期,盟軍的狂轟濫炸將德國境內的鐵路破壞殆盡,大大加速了德軍的失敗。”
王亮列出了一組資料:“二戰時的德國鐵路一節火車車廂的運載能力,六十萬發機槍子彈和一輛坦克、足夠生產一千發炮彈的鋼材、足夠兩千個家庭食用八天的土豆、一艘潛艇裝載的魚雷、一個大型裝配車間的全部裝置和足夠戰機飛行一百二十小時的燃料。”
“二戰時期德國鐵路最常見的口號就是車輪必須為勝利而轉動。”
緊接著王亮又提出了安全上的問題。
在剛才的裝卸過程中,王亮覺得部分新兵的安全意識還沒有到位,存在這樣或者那樣的問題。
王亮覺得自己有必要做個提醒。
“咱們就二戰德軍再談談安全問題。在鐵路運輸途中,德軍的車組成員並非可以高枕無憂,除了防備游擊隊和盟軍的空襲外,還會發生一些意外事故,比如德陸軍第503重灌甲營戰史中記錄了這樣一件事。”
“1944年6月28日,德國陸軍第503重灌甲營裝車前往法國,當火車透過一座橋下時,奧托·奧斯納下士不巧剛好從炮塔裡面爬出來,結果嚴重受傷,沒能活下來。”
“安全問題,一定要重視!”
說到這裡,王亮都覺得自己有些婆婆媽媽的了。
這些都是自己當年在軍校課堂上反覆向學員們講的,時至今天,這個囉嗦毛病還是改不了。
王亮為自己的陳述做了個簡單的總結:“到戰爭末期,德國鐵路還是在極其艱難的條件下承擔了大量的難民、部隊、物資及工業設施的疏散工作,用自己持續失血的身軀與不斷推進的蘇軍和盟軍部隊賽跑。”
“如果沒有高效鐵路網的支撐,德軍裝甲部隊很難在各戰區間進行遠端調動,也難以發揮出真正的戰鬥力。如果沒有高效鐵路網的支撐,德國恐怕也沒有同世界為敵的勇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