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步在走廊裡,抬頭凝視這些抗俘的臉。
他們的表現令人震撼。
這些照片絕大部分是日本隨軍記者拍攝的。
作為當時的普通中國人,這很可能是他們一生中唯一的一張照片。
王亮這位從那個年代活下來的人,怎麼會不百感交集呢?
倏然,王亮又見到了成本華。
那個王亮給網友們講過的姑娘。
直擊人心的照片。
一個女孩的微笑。
僅有昏暗的燈光打在照片上,但她眼中的光卻那麼明亮,圖片一旁的簡介寫道:“成本華是在堅守安徽省和縣城門時,戰鬥到最後被捕的,當時她不過二十歲。”
二十歲,只有二十歲的她,笑的時候在想什麼呢?
心中不禁充滿疼惜,花樣的青春碰上冰冷的刺刀鋼槍。
王亮的胸口在隱隱作痛。
還有一位少年。
照片中少年身著戎裝,人還沒有槍高,卻有軍人的標準站姿。
他便是少年軍人季萬方。
季萬方是在一九三八年十月份於粵省增城被俘的,時年只有十五歲。
因為長期營養不良,照片中的季萬方看上去僅有十歲的樣子。
王亮記得,這張照片當年曾經被刊登在日本讀賣新聞上,這個叫季萬方的小戰士被日軍俘虜了,日本人覺得可以用來宣傳中國的窮兵黷武情況,於是叫這位小戰士照相,並且上了他們的刊物。
於是,這位小戰士留給我們後人一張珍貴的歷史的照片。
他表情肅穆、堅定,小眼圓睜,身上披掛著諸如子彈帶、軍號、水壺、搪瓷茶杯之類的軍事裝備,下身一件短褲,打著綁腿,雙腿併攏,一雙赤腳以四十五度角,呈現出一個標準的立正軍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