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到之處,充斥著劇烈的快感。
開心的時候,能感受到慶祝。
難過的時候,又能夠消愁。
可樂已然已經發展成為這個國家這個民族的一種文化。
就如同中國的茶。
調研員發現,百分之九十的美軍士兵都表示懷念可樂的味道。
“咕咚咕咚咕咚。”
“呼啊——”
“嗝。”
真的是太懷念了。
如果能夠再喝上一口,就算是在戰場上被打死了也沒有什麼好遺憾的了。
就是這樣,可口可樂的負責人發現了商機,如果前線的將士都能喝到可口可樂,這樣一來銷路豈不是開啟了。
還有,美軍所駐當地國家的人們也是潛在的客戶啊。
可口可樂對自己的產品有絕對的信心。
王亮搖搖頭,苦笑道:“於是參戰的美軍就成了可口可樂潛在的消費者與推銷員。”
隨後,可口可樂總裁發表公開宣告道:“為了支援祖國的正義戰爭,不論我們的將士走到哪裡,本公司都將不惜成本,保證每位戰士只花五美分就能喝到一瓶家鄉的可口可樂。”
很快,官方也站出來支援。
1943年6月29日,五星上將,盟軍在歐洲最高指揮官艾森豪威爾在北非給美國陸軍參謀長馬歇爾發出急電:“本軍先行要求三百萬瓶可口可樂,以及每月可以生產兩倍數量的完整裝瓶、清洗封蓋裝置,請提供護航。”
由於軍力運送緊張,瓶裝可口可樂難以快速輸送到前線。
於是可口可樂再想新招,乾脆在美軍所駐的地方設立裝瓶廠。
同時派遣員工隨軍提供生產服務。
王亮哭笑不得地說道:“我現在說出來你們可能不相信,那位被派遣到戰地做可口可樂灌裝工作的員工被美國軍方授予了‘技術觀察員’的軍職,成為了軍人,軍銜最高的是上校,可口可樂上校。”
現在說起來有些瘋狂。
但王亮這個老兵能夠理解。
這些‘技術觀察員’同我軍在自衛反擊戰期間派出的文工團差不多。
雖然不是直接參與戰鬥,但在精神上給予了參戰官兵們以激勵。
王亮道:“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前,儘管可口可樂想盡千方百計把自己的產品推廣到全世界,但是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裡,可口可樂僅僅在加拿大、古巴和德國等有限的國家普及。”
“而在二戰期間,可口可樂公司在世界各戰區共建立了六十四家裝瓶廠,總計賣出一百億瓶飲料。由此,可口可樂在歐洲和亞洲國家獲得了佔絕對優勢的市場份額,並且一這一優勢地位一直保持到上個世紀九十年代。”
“可口可樂將它最接近的對手百事可樂遠遠地拋在了後面,佔有了近百分之七十的可樂市場,上百家小型的地區性軟飲料公司繼續生產各種各樣的調味劑,瓜分了剩下的百分之三十的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