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爭有多殘酷,已經不用再多做贅述了。
沒有理想的戰爭,戰爭是吃人不吐骨頭的。
他的部隊駐紮在離列寧格勒三十五英里的地方。
那次包圍持續了八百九十天,單單是被炸死和餓死的列寧格勒平民就有八十三萬之多。
後來,他在回憶錄中寫到:“整整十八個月,我都沒進過屋子,即使在氣溫低至零下50℃的時候也是如此。我兩個冬天都露宿在室外,從沒過過一天暖和日子。老是打仗,老是捱餓。”
“而且,死人那麼多。像我這種年紀的男孩十個裡有八個都死了。我的三十二名軍校同學中,只有我和另一個同學活了下來。”
那是一場殘酷無比的攻堅戰。
德軍發起了強大而又瘋狂的攻勢,但一次又一次被頑強的蘇軍給挫敗。
圍困和拉鋸戰持續了近九百天。
死亡輕而易舉,但他無所畏懼。
1942年,他加入了布林什維克。
被問到動機的時候,他回答:“那一年戰爭進行到最激烈最殘酷的時候,我加入布林什維克不是為了去司令部或後方找個工作幹,而是為了留在前線,為了讓戰友們更信任我!”
1945年5月8日,暗無天日的戰爭終於結束了。
他很幸運,活了下來。
那時,他已經晉升成了少校營長。
活著比死掉難,四年的戰鬥生涯,惡劣的戰鬥環境,給他留下了一身頑疾。
關節炎、神經衰弱、失眠、肌肉疼痛、腹瀉、呼吸障礙、消化器官潰瘍、胃病......
這些都是戰爭遺留下來的,同傷痕累累,殘破不全的軍隊一樣。
到最後,他的體重只剩下四十公斤。
萬幸的是經過醫院的治療,他挺了過來。
戰後的蘇聯百廢待興,軍隊蓬勃發展,他也有了大展拳腳的機會。
團參謀長、團長、副師長、師長......
職務越來越高,距離金字塔的頂端也越來越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