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兵的一番話語重心長,字字珠璣,給了網友們深切的啟發。
每個人都是自己人生的主角,可為什麼有些人偏要默默無聞,偏要無私奉獻,不僅僅獻出青春,到最後還把生命給獻了出去?
這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
整個過程中,王亮一言不發,也在認真地聽著紅旗不倒的講述。
字裡行間,王亮能夠聞到那種滄桑的味道,自己的身上也有,閉上眼睛,王亮甚至能夠想象到這位老兵當年穿軍裝時的樣子。
曾經的也日子閃亮又明媚,而你我已經分享了青春的美味。
曾經的日子傷感又苦澀,而你我一起承受了身心的疲憊。、
風去花謝風來花開,曾經的日子只是在沉睡。
風去花謝風來花開重逢的日子,總是不期而會......
針對網友集中提出的問題,王亮匯總後乾脆來了一個越戰詳析,當然,zh./這是一個以軍事家和戰略家的角度來進行分析的。
王亮道:“1979年2月至3月份,對越自衛反擊戰有很多特殊性,在新中國對外作戰歷史上短期作戰出現這麼多高階別指揮人員陣亡很罕見。”
“由於我軍多年沒有打仗,從上到下各級都十分缺乏經驗,命令下的突然,在準備方面也就倉促,作戰過程很多是具有象徵意義以佔領城池為目標的攻城戰,戰場沿邊境全線平推,沒有發揮出我們很擅長的運動戰,時間短、戰線長,戰役目標多次更改,連我們的高層也是估計不足,加上進攻戰本身傷亡就比防禦戰大,我們對山區進攻戰缺少經驗等。”
這次王亮分享的都是乾貨,也確確實實是在那場戰爭中所存在的問題。
王亮並沒有選擇迴避。
“實際上按照當年的那種傳統作戰方式,無論怎樣打最後的戰果也不會有很大差別。回頭來看,如果現在進行二次對越自衛反擊戰,我設想最有效的辦法是先對北越那幾個像樣點的城市,你比如說高平、諒山等,以及越一些軍事設施進行大規模空襲,癱瘓其指揮、情報機構和戰備設施。”
“然後對2號、4號和其它戰備公路沿線進行持續性的空襲,消除地面部隊運動戰的威脅,再出動機械化地面部隊佔領公路沿線的城市、縣城和周邊重要據點並摧毀存在的軍事設施,然後以這些據點為依託向周圍地區發展,發揮空、地優勢尋機消滅越軍的有生力量,最後再出動空軍炸燬和清除北越山區那些小縣城和邊境附近的軍事設施。”
網友們覺得王亮似乎扮演起了張局座的角色......
王亮繼續道:“總之戰略目標就是消滅有組織的越軍抵抗力量和軍事設施就OK了,個別小越散兵、農民老大爺打黑槍之類的對戰役的程序沒有任何決定性影響的敵情就不需要去專門管了,完全沒有出動力量在山上清剿越猴的必要性。”
“完全是現代化戰爭,這樣一來也就不會有當年那麼大的損失了,當然這樣做的前提是需要我們有航空兵和強大經濟實力作為後盾。顯然這種條件我們已經具備了。”
“當年蘇軍出兵中國東北消滅日本關東軍,或是美軍打的越南戰爭,基本都是這些套路。如果換點新奇一點的思路,直接採用定點清除最高領導的辦法,那就更事半功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