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在繁華的城市裡,為什麼有的人可以紙醉金迷,燈紅酒綠,而他們,只能......
能夠做到心無旁騖的人不多了。
所以,他們,時至今日才會是我們國家的中流砥柱。
經過兩百個晝夜的奮戰,參閱的官兵們最終不負眾望。
閱兵式佇列嚴整,口號洪亮。
分列式步伐剛健,氣勢雄偉。
標兵威風凜凜,站立整整三個小時而紋絲不動。
全部受閱人員經過艱苦訓練和共同努力,圓滿完成了閱兵訓練任務,終於在國慶節前夕站在了準備向祖國和人民彙報的閱兵線上。
思緒飛揚,王亮又想起了不少有趣的事情,不妨同網友們分享:“閱兵儀式結束後,還有一場盛大的遊行,在那場遊行上,還發生了讓我最難忘的一件事情。”
故事的開始得回到1984年的9月30日晚上,地點是在京城大學。
學生們聚集在宿舍裡,討論著明天的活動。
明天就要舉行閱兵了,閱兵結束後便是遊行,作為時代的驕子,最能突出反映社會律動的脈搏,素有時代前鋒讚譽的京城大學的學生們在這改革開放的洪流中自然不會放棄展現他們社會責任的機會。
早在暑假的時候,他們就留在學校裡進行了緊張的佇列訓練、喊口號和跳集體舞,隨後又在天安門廣場參加了遊行的預演。
而今天晚上,他們討論的是大事情。
“明天的遊行,我們能不能偷偷帶點什麼進去,最好是能展現我們個性的東西。”
一人提議,剛剛得到思想解放的學生們圍繞國家的形勢,七嘴八舌地議論起來。
最後,這些年輕人決定寫一幅標語來表達他們的感情和想法。
“我覺得應該是‘振興中華’,這個好。”
“不!我覺得應該寫‘教育要改革’,這是迫在眉睫的事情。”
“寫‘加快改革開放步伐’這才貼切一些嗎,視野格局才廣闊一些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