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國主義者如此欺負我們,這是需要認真對付的。我們不但要有強大的正規軍,我們還要大辦民兵師。這樣,在帝國主義侵略我國的時候,就會寸步難行。”
特殊的歷史背景,特殊的國情,不變的是那一顆赤誠的心。
歲月啊,就這樣讓我一天天地老去。
我的青春,我的芳華,我的年代。
或許王亮真的是老了,老人喜歡去懷念,去追憶往事。
在快節奏的現代背景下,人們忙於生計,忙,說不出來的忙。
鮮有人真的能夠撲下身子去研究過往,從一件小事起,從過去的一分一秒。
那將要花費巨大的時間和精力,但也會收穫到寶貴的精神財富。
人不應該活在過去,但應該瞭解過去。
是啊,為什麼越來越少的年輕人願意致力於這份事業呢?
付出同收入不成正比啊,要吃飯,要討媳婦,要社會地位......
王亮感慨,傷感。
好想回到過去,永遠生活在過去。
網友們感覺到了老首長的那種傷感,能夠理解,紛紛報以鼓勵和支援。
王亮笑著點頭,繼續道:“1959年的國慶大閱兵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受閱輕重武器裝備絕大部分已實現了國產化,一批國產武器裝備登臺亮相。裝甲兵方隊,裝備了中國製造的59式中型坦克,這是我國製造的第一代主戰坦克。飛過廣場上空的戰機,是由中國製造的殲5型飛機組成的梯隊。那標誌著中國軍隊建設已經取得了巨大成就。”
1959年國慶閱兵,參加典禮的各界群眾人數最多,達七十萬人。
1959年,是一個巨大的轉折點。
王亮記得,那是最後一次由軍隊的最高軍事指揮員或國防部長執行檢閱式的大閱兵。
在戰爭年代裡叱吒風雲指揮千軍萬馬的將帥們在天安門廣場身穿軍服檢閱部隊的場景自此結束。
王亮記得,那是最後一次官兵們齊聲喊“萬歲”的大閱兵。
此前的閱兵,檢閱式執行者會高呼“中華人民共和國萬歲”、“中國共產黨萬歲”、“***萬歲”等口號,而受閱部隊則會回應三聲“萬歲”。
而這一場面此後再未出現,永遠消失了。
回望新中國成立的那十年的閱兵,檢閱式執行者最後都要回到天安門城樓上講話。
講話的內容都是以軍令為主,涉及革命戰爭未來的戰略、軍隊建設和軍民關係。
軍事色彩濃厚,凸顯出建國初期軍隊的主角地位及濃重的軍事文化氛圍。
在介紹中,當年的場景畫面都在王亮的眼前過了一遍,良久,他說了一句:“好久不見,甚至懷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