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60 老兵,好兵
對此之前,絕大多數人都不認識王曙光。
對於他們,來講,這就是一個過路人。
再仔細點的,會發現他沒有雙腿,安裝有假肢。
鮮有人知道他背後的故事,戰爭的硝煙已經消散了近三十年,他平平凡凡,普普通通地活著。
鮮花、掌聲、讚美,從未奢求過。
有誰會還記得,當年的《解放軍報》曾專門為王曙光刊發了頭版頭條,其中寫道:“大學生排長在前沿建功立業,失去雙腳被抬下來的時候一路還唱著歌。”
王曙光被授予了一等戰功,在準備戰爭時期永遠得不到的榮譽。
王曙光回憶道:“在住院的那段時間裡,社會上的,部隊上的,榮譽證書、獎章,紛至沓來,掛滿了牆頭。還不時能夠收到來信。那個時候我的心裡特別複雜,整日整夜的睡不著覺。我在想,我是一個軍人啊,沒了兩條腿,沒有了扣動扳機的手指頭,我還怎麼去繼續參加戰鬥?怎麼去履行一個軍人的職責?”
儘管還活著,但王曙光的心卻死了,面對著殘缺不全的身體,他陷入到了深深的消沉之中。
他無法去想象自己脫下軍裝還能幹什麼。
戰鬥英雄的背後總有辛酸且不為人知的故事,他們總是把最好的一面呈現在大眾的視野裡,那份悲傷的沉重的,由自己去扛。
“真正把我從消沉中拉回來的,讓他下定決心重新站起來繼續戰鬥的,是我的一個戰友。就是在我被地雷炸到後一直哭著喊著讓我保持清醒的那個小戰士。”
“在我接受手術後的第五天,戰場上,一發炮彈落在了他的腳邊。十七歲,他的生命永遠定格在了十七歲,永遠永遠留在了老山。”
說到傷心處的時候,王曙光已然淚流滿面。
李永犬隻有十七歲,正是長身體的時候,因為前線條件艱苦,營養一直都跟不上,體重只有一百一十多斤。
鑑於他的身體條件,班長安排主要負責運送彈藥、食品、藥品和信件等物資,後來又承擔了從前線運傷員、烈士遺體的任務。
試想下,瘦骨嶙峋的身軀需要背幾十公斤重的炮彈翻山越嶺,老山是什麼樣的地形有目共睹。
坡度幾乎都是大於四十五度角的,先不說揹負著重物,單單是沒有繩索提供保護,這就夠要人命的了。
穿梭在前線和後方之間,為了防止被敵人發現,哪裡難走就要走哪裡。
每天往返數十趟,十幾枚炮彈,還有沉甸甸的子彈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