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38 一片冰心在玉壺
學生們衝開警衛的阻攔,衝入外交部,痛揍了時任外交部部長的王正廷。
“打倒賣國賊!”
“揍死他!”
就這樣,王正廷成了常凱申不抵抗政策的替罪羊,在外交舞臺上奮鬥了二十多年,最終以這樣的方式退出了歷史的舞臺。
更多的應該是無奈吧。
學生們鬧得厲害,常凱申被迫出來和學生見面,告誡道:“應用冷靜的頭腦,熱烈的血,以應付國難,如果浮躁氣太甚,不過加增國恥而已。政府同人可以接受請願的意見,一定盡職用力量去辦理。”
這是張懷民第一次見到常凱申。
第二天,常凱申接見滬市第二次進京請願的學生,訓話足足一個小時。
主題是要求學生返校讀書,如果願意從軍,可以編入義勇隊參加訓練。
第二年,陳懷民參軍了。
亂世,你去哪裡都沒有桃花源的。
沒有一處可以安靜的。
整個中國都放不下一張書桌的。
全都要燒起來。
唯有投筆從戎,征戰沙場,馬革裹屍。
1933年1月,張懷民考入座標杭市的筧橋中央航空學校,這所軍校在1937年抗戰前,共培養出了五百名飛行員。
張懷民有幸成為其中的一個。
在筧橋古老的小鎮,張懷民開始了他的艱苦而又漫長的學習。
飛行學、航行學、飛機構造學、發動機學、空軍戰術、無線電通訊、英語......
複雜的學科,還有變態的體能訓練,每天都有學員被美國教官給淘汰掉。
“這世間不缺完美的人,缺少的是從心裡往外的真心、正義、無畏、同情。
”
美國教官的這番話讓張懷民有了更多的思考,志向也愈加堅定。
教官豎起大拇指,對著學員們說:“夥計們,看著吧,張懷民將來一定會是中國最優秀的飛行員,歷史會記住他,更會記住你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