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業,永遠都是未競的。
王亮看著在座的潛艇官兵們,道:“418號潛艇在失事兩個半月後被打撈了上來。她永遠地告別了祖國的大海,後來被安置在位於海城的海軍潛艇學院操場上,我想你們當中有很多人見過她,但或許你們並不瞭解418的故事。”
潛艇官兵們擦拭著淚水,點了點頭。
是啊,知之甚少。
他們當中的絕大多數人只知道那是一艘失事的潛艇,並不瞭解整個事情的經過。
誰說不夠壯烈?
王亮注意到,官兵們當中有一名軍官的表現有些與眾不同。
上尉,看上去有幾分面熟,但王亮就是想不起來在哪裡曾經見過他。
或者說,壓跟就沒有見過面。
上尉的眼圈紅紅的,往舟山群島的方向眺望著,好像......
部隊長注意到王亮的目光落在了那名軍人身上,介紹道:“首長,那是我們潛艇上的航海長,他的外祖父就是當年418號潛艇的艇長張明龍烈士。在418失事前的一週,他的妻子生下了一個女兒,也就是我們航海長的母親......”
“哦。”王亮恍然大悟,點了點頭。
難怪眼熟呢,原來是老戰友張明龍的後代。
王亮沒有想到,那少年追隨著祖父的腳步也加入到了潛艇部隊,並且成為了一名航海長。
“重點大學的研究生,畢業後自願入伍的,為的就是離自己的祖父更近一些,他是一名十分出色的航海長。”部隊長道。
“是啊,他的祖父沒能夠回來。”
說罷,王亮面對著全體官兵們繼續道:“在祖國最大的群島舟山群島的烈士陵園裡,有一個墓群格外醒目。墓群坐落在烈士陵園的正中間山道上,站在其前面,正好可以眺望茫茫東海。”
“墓群由三十八座墳墓組成,其正面有一塊青石碑,上面用楷書端正地寫著【一三八五部隊遇難烈士紀念碑】幾個字。”
“背面寫著墓誌銘,【己亥歲暮,海軍418潛艇38名官兵英勇犧牲,天人慟悼。乃擇陵舟山,立碑定海。齊高天之寥廓,豪氣如虹;共海水之蔚藍,熱血化碧。驚濤拍岸,呼吸可聞;繁星在天,目光可接。】”
“【夫生死或然也,生作人傑,死為海魂,放纜舟山之舟,揚旗定海之海,肩披碧波,帶系長風,屏落東南,翊衛國門,以壯乎哉!】”
王亮熟練著朗讀著418號潛艇烈士們的墓誌銘。
更確切的說,是背誦。
太熟悉了。
海軍是王亮的家,如果家裡的事情都記不清楚的話還能記得什麼?
“【昔日甲午一戰,百年蒙恥,而今中國編隊,遠航寰球。榮辱之間,端在海權;存亡之道,制海為先。為不忘前史,昭示後世,秉承海軍之關心,特重修陵墓,更葺豐碑。俯瞰千島城郭,日新月異指示萬里航程,繼往開來。烈士捐軀,雖死猶生。】”
誦讀到這裡,王亮不由得提高了聲調:“制海強軍,捨我其誰?往者未竟之志,來者當知奮勉也!”
“墓誌銘是後來才添上去的,在當時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裡,418潛艇是一個秘密。烈士墓碑上沒有留下任何事蹟。即便是到了今天,很多人,包括舟山本地人,都不曾知道,五十八年前曾有一群無私而又無畏的中國潛艇兵,為探索潛艇這一當時的尖端武器的作戰技術效能而捐軀在茫茫東海。”王亮介紹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