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個哨所像過節一樣歡樂。
後來,趙興當爸爸了。
兒子出生後,女孩,不,應該是軍嫂。
因為愛的牽掛,趙興的妻子放棄了原先收入不錯的工作,在哨所山腳下的縣城和另一位軍嫂合租了一套房子。
只為離自己的心上人更近一些。
夫妻倆一人山上一人山下,一個守著邊防,一個守著家。
家,在這裡有著些許無奈,但更多的還是思念和溫暖。
雖然山上山下只相隔六十公里。
然而,部隊的管理非常嚴格嚴,除了每年的三十天探親假,只有到了大的節假日,母子二人才能搭便車到哨所團聚。
就這樣,他們也是幾個月才能見上一次面。
一個年輕的母親帶著孩子在這個人生地不熟的地方獨自生活,並不容易。
半夜裡,孩子上吐下瀉,哭鬧不止。
妻子有種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的感覺。
一夜無眠,天剛亮就叫了計程車帶孩子去醫院看病,回家之後耐不住心中的委屈,妻子打電話向趙興哭訴。
趙興能夠理解妻子的苦衷,一番‘甜言蜜語’之後,電話另一頭的妻子終於笑了。
趙興說:“我媳婦好哄,平時我給她買點小禮物,製造一點小驚喜,她就滿足了。”
是啊,這就是中國軍嫂。
每當妻子來到哨所,趙興都特別珍惜夫妻團聚的時光。
他認為工作要幹好,妻子也一定要哄好。
一歲多的兒子受到父親的薰陶,對哨所有種天然的親切感,而且對連隊的哨音特別敏感。
早上,剛來哨所的兒子聽到起床的哨音,像父親一樣跳下床,光著一雙小腳就要衝出門跟著出操,誰拉也不行。
於是,他跟在連隊出操的隊伍後面,嘴裡喊著“一二一”的口令。
那一年的春節,中央電視臺播出邊防軍人趙興在部隊訓練與生活的專題報道。
電視機前那從未到過哨所的岳父岳母看到了央視記者所拍攝的這個紀錄片,看到了小白楊哨所,看到了在暴雪中摸爬滾打訓練的趙興,老兩口的眼淚直往下掉。
那時,他們才更深入地認識了自己的女婿。
趙興的父親是一個從不流淚的硬漢子,當看到兒子在那樣艱苦的環境裡奉獻邊防的一一幕幕,頓時老淚縱橫。
父親道:“沒想到過去在家裡一句話不對就摔門而去的娃,在部隊裡會變得那麼能幹、那麼有出息,還是部隊鍛鍊人啊!”
評論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