躺在部隊制式單層床上休息了一會兒,實在是難以入睡。
王亮便拿起手機翻看了一下。
讓他沒想到的是“弓弩手”、“三個炊事兵的故事”、“遺書”這幾個詞竟然在微博上了熱搜。
直播影片的精彩片段也剪了出來,在網上被廣泛轉發點贊,引發一片熱議。
“對軍人有了全新的認識,不管在部隊裡從事什麼樣的職業,都是偉大的!感謝老同志!”
“我特別想知道演習為什麼會死人呢?一直搞不明白,不是用的都是空包彈嗎?很少聽到有軍人犧牲的訊息啊。”
“真的有死亡指標存在嗎?求老首長揭秘!”
“遺書那一段啊,太扎心了,哭得我死去活來,西湖的水,我的淚,老首長你還我的眼淚!”
“86年炊事兵向老首長表示最崇高的致敬!”
“遺書雖然催人淚下,但我覺得不夠解渴,老首長能不能回憶下打仗時候戰士們所寫的遺書。我覺得在硝煙瀰漫的戰場上寫的遺書會更加感人,因為那個時候的軍人距離死亡只有一步之遙。”
“……”
王亮看了下幾條關注度比較高的評論,真沒想到網友們會如此熱情。
好,那就回復一下吧。
演習為什麼會有人犧牲?
王亮不假思索,開始了回答。
2012年初,解放軍總政下發的《2012年軍事訓練中政治工作指示》中要求,要堅持從資訊化條件下實戰需要出發從難從嚴訓練,強調了要從實戰要求進行軍事訓練。實戰訓練就是真刀真槍地打,哪怕是演習,也要當做在戰場上一樣。
什麼是實戰化訓練?
官兵們向前方衝鋒時,重火力則在後翼支援,子彈在頭頂上嗖嗖飛,就像貼著腦袋皮擦過,心跳到嗓子眼。
這就是實戰化。
出於保密需要,對特種作戰部隊士兵在訓練或執行任務過程中不幸犧牲採取一定的保密措施,是世界上大多數軍隊的通常做法,解放軍也不例外。
在“海豹—2013”實兵實彈戰術演習破襲戰術演練中,中國海軍陸戰隊戰士謝潤禎在帶領7名組員演習隱蔽接近進攻中不幸犧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