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5 用生命詮釋北疆衛士的赤誠
在網友們的期待中,在瑟瑟寒風之中,王亮開始了故事的講述。
那是二零零二年的冬天,年僅十八歲的杜宏參軍入伍了,從家鄉蒙省鄂市來到了千里之外的北疆邊防,成為了一名中國人民解放軍戰士。
新兵下連隊的時候時,因為表現突出,各訓練科目成績優異,杜宏被各個連隊搶著爭搶著要。
就在大傢伙以為杜宏會選擇一個條件最好的崗位的時候,他的選擇卻讓人大跌眼鏡。
杜宏主動申請去了最偏遠、最艱苦的伊木河邊防一連。
就這樣,杜宏在伊木河埋頭一干就是五年的時間。
後來,因為在部隊工作成績優越,二零零七年,他被保送到了石市的機械化步兵學院學習深造。
畢業前,他又做了一個選擇,那便是選擇回到自己曾經戰鬥過的伊木河邊防一連。
繼續他未完成的事業。
邊防一連的駐地伊木河位於大興安嶺的深處,在中俄界河額爾古納河南岸。
那裡冷,極寒天氣下氣溫能達到零下六十攝氏度,全年無霜期僅有八十天。
那裡苦,每年大雪封山長達四個月。
那裡荒,方圓百公里荒無人煙。
那裡險,要時時刻刻面對複雜的邊情。
但杜宏還是毅然決然選擇了這裡。
只因為這裡有熟悉的營房、有熟悉的戰友、有熟悉的邊境線、有熟悉的孤獨、寂寞和寒冷。
當杜宏再次回到連隊見到戰友們時,他說的第一句話是:“終於回到家了!”
對,他把這裡當了家。
二零一零年,邊防一連被京城軍區授予“伊木河模範邊防連榮譽稱號”。
第二年,團黨委在為連隊選配新任連長時首先徵求了杜宏的意見。
杜宏的同學、朋友們都建議他離開伊木河,藉著這個機會選擇個離家近點的崗位。
此刻杜宏的心裡也是七上八下,他知道遠離父母,沒法照顧的辛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