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90 先救哪一個?
五天後,王亮和孫為民返回了海城。
拍攝當然還沒有完成。
作為主角孫懷民的飾演者,王亮的戲份是最多的。
王亮在豎店待了整整五天,幾乎是二十四小時連軸轉式的拍攝,屬於自己的鏡頭已經完成了30%左右,因為接下來一週是拍配角和群特戲,王亮總算是可以休息幾天了。
這是馬小剛安排的,他本以為自己的執行力夠高的了,直到遇見王亮,才知道自己有多弱雞。
《血染長空》劇組這幾天裡雖然很辛苦,很勞累,但在劇組工作人員的臉上看不見疲憊,嘴裡也聽不到抱怨。
相反,即便是拍到凌晨四五點鐘,他們都是興奮的。
王亮的凝聚力實在是太強大了,他在短短几天的時間裡就把豎店的幾大群頭凝聚到了一起,隨著退伍軍人群演們的加入,不知不覺見,劇組好似成為了一支部隊。
一種良好的風氣悄然形成。
一開始從事後勤和保障類的工作人員以及場務們是不瞭解劇本內容的,覺得這不過是千篇一律令人作嘔的抗日神劇罷了。
但當他們看到拍攝過程的時候,他們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
王亮飾演的孫懷民在從小跟隨父親習武,少年時就在武術大賽中奪冠。
強健的體魄,軍人的氣質,報國的精神,在這樣的家庭中成長的孫懷民,個人的命運與國家的命運,緊緊地聯絡在一起。
1931年9月18日夜,日本關東軍經過精心策劃,炮轟中國東北軍駐地北大營等處。事件發生後,孫懷民和同學們憂心如焚,寢食難安。他邀了幾位同學,乘車趕到了南京。此時,南京大中學生正在進行抗日大遊行,開展“送常凱申北上”的請願活動,孫懷民一行迅即投入到請願隊伍的行列。
這些鏡頭都是按照王亮的要求百分之百還原的歷史,無論是道具還是服裝。
王亮在此之前沒有什麼表演經驗,但是他很擅長摸索,他就是從那個年代走過來的,和孫懷民更是兄弟,他自然能把人物的靈魂給表現得淋漓盡致。
很多時候,表演是不需要技巧的。
孫懷民一行人冒雨前往國民黨中央黨部請願,因未獲得結果,隨即轉向外交部。得到的答覆仍然是等待“國聯”解決,並要求學生返校復課。學生們激動之中,衝開警衛的阻攔,毆打了外交部長王正廷。
常凱申被迫出來和學生見面,告誡他們:“應用冷靜的頭腦,熱烈的血,以應付國難,如果浮躁氣太甚,不過加增國恥而已。政府同人可以接受請願的意見,一定盡職用力量去辦理。”
那是孫懷民第一次見到常凱申,也是對他影響最大的一次。
自此,他走上了從軍之路。
剛開始,拍戲的時候大家都是各忙各的。
但後來,不知是誰先發現這部戲如此具有魔力,總是讓人忍不住去探索去做一個觀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