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可以放心,我已經與你們的雅羅斯拉夫大公達成了秘密協議,如果你們不信任我,可以保留武器先退出城堡,相信我和你們的大公閣下,會給大家一個滿意答覆的。
阿里巴奇衛隊長,你還需要讓雅羅斯拉夫大公親口給你一個肯定的答覆麼?”
阿里巴奇深深看了一眼舒子峰,對雅羅斯拉夫大公行了一個騎士軍禮,揮手下令道:“我們退出去。”
半小時後,大公城堡的校場中,涇渭分明的分成了兩部分。
一面是裝備如同羅馬軍團翻版的系統士兵,由列奧尼達率領的百人步兵方陣,另一面則是人數超過500人,陣列卻十分混亂,甚至隨意的城防軍士兵,站在前列的則是阿里巴提衛隊長騎士和少數活著的城堡衛兵。
只是,雅羅斯拉夫城城防軍佇列雖然站的很亂,但武器裝備卻比舒子峰的直屬部隊好得多,幾乎每一個人都穿著制式釘甲罩衫,兵器也十分齊全,有火槍手、弩兵、長槍兵、刀盾兵等等,大部分士兵都配有俄羅斯人標誌性的長柄大斧頭。
莫斯科公國計程車兵似乎十分偏愛斧頭這種武器,甚至很多長槍兵手裡拿的也是一種長柄斧槍,同時擁有尖銳的槍頭和鋒利的斧刃,能刺也能劈人。
這些俄羅斯士兵的短武器則大多數都是彎刀和釘頭錘。
彎刀、釘頭錘、長柄大斧、斧槍、火繩槍和少量的弩弓就是這時候的莫斯科公國軍隊的標配。
雅羅斯拉夫城中自然不可能只有區區500多人城防軍,阿里巴奇帶來的這些城防軍屬於其中的‘精華’部分,是最有戰鬥力的一支,武器盔甲配備齊全,剩餘的絕大部分城防軍,在雅羅斯拉夫城發生混亂時,自己跑掉了一部分,因為外出缺額了一部分,還有在阿里巴奇調兵時開小差逃離了一部分……
最後,被阿里巴奇帶到城堡裡的,只剩下這500多人了。
雅羅斯拉夫城防軍流失這麼多人員,與列奧尼達等人佔據了城門,破城之勢密不可分,很多巡邏的城防軍在被亂跑的平民告知城門被攻破的訊息後,自己就一鬨而散了……
這個時代的軍隊,士氣遠不如後來的近代化軍隊,城牆支撐著士兵的勇氣,一旦城破,守城計程車兵士氣就要垮掉一大半,很少發生慘烈的巷戰。
而且,這個時代軍隊的特色是,蘊含著大量的‘水分’,統帥和君主計算軍隊數量時,為了營造聲勢,往往會把後勤民夫、雜役、隨從和輔兵等非戰鬥人員算在內,號稱十幾萬大軍的部隊,真正上戰場的或許只有倆三成……
在對峙的倆支部隊正前方,是並列站在一起的舒子峰和雅羅斯拉夫大公,接下來就是雅羅斯拉夫大公‘破釜沉舟’的時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