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大唐戰將王玄策> 第六十一回:王玄策勒石吉隆縣 看透世情寫遊記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六十一回:王玄策勒石吉隆縣 看透世情寫遊記 (2 / 2)

說著,他就將王玄策等人,引到了這侍從的墓穴旁邊。王玄策也是頗為感慨,隨即恭恭敬敬的祭拜了一番,以答謝他對這佛教至寶所作出的貢獻……

幾日以後,又是一個風和日麗陽光明媚的日子,他們一行人就這樣辭別了玄空法師,朝著大唐的方向走去……

在王玄策等人走了沒多久,這利羅闍就已經得到了訊息,王玄策等人在這桑及多國以及泥婆羅國分別得到了兩顆佛教至寶。雖說心中頗有怨言,但是終究無可奈何。於是,為了解開這心頭之狠,就揮師滅了這桑及多國,自此桑及多國就此滅亡……可惜的則是這是王玄策等人到了吐蕃國之後才知道的事情。

他們這一行人於是帶著興奮地心情,朝著這吐蕃方向走去,沒多久就到了這吐蕃國。望著巍峨的雪山,思鄉心切的他們,看著大唐國的萬千國土,百感交集,回想自己這一生之功業,三次出使五印度,不由得感慨萬千。於是就在陳茂材的提議之下立下了這樣的一塊碑文,以記錄他們的事蹟。“維大唐顯慶三年,大唐馭天下之,大唐國勢強盛,太宗皇帝創造宏圖偉業,一統天下,教化所致,達於四海。故派遣使節左驍衛長使王玄策等選關內良家之子數人,經過一年多的艱難跋涉,越雪山,過棧道,經“小楊同之西”出使天竺。由於天竺王悖逆,故徵集屬國之兵,討伐叛逆,誅殺不臣,擒天竺王阿羅順那於陣前,玄策等人效仿後漢將軍竇憲,勒石記功於此山之中,布大唐之威德於四海……

此碑文至今猶存於西藏吉隆縣……

隨著時間的推移,一行人就來到了這吐蕃的布達拉宮。此時的布達拉宮聽聞王玄策等人的到來,也已裝點一新,等候著他們的歸來,此時的文成公主,自從松贊干布英年早逝以後,已經蒼老了不少。兩人相見,別有一番難以言說的感慨。雖說這氣氛很是融洽,但是一切卻又顯得這樣的彆扭……

在這一番略感滄桑的氛圍之中王玄策依舊將這一路走來遇到的事情,盡數告知了文成公主,而文成公主也是面帶笑意的傾聽這他的話語。隨著談話的深入。當得知有兩顆佛教至寶被五印度贈送於大唐之後,在文成公主的懇求之下,這兩顆至寶就這樣在布達拉宮供百姓觀瞻了有半月之久。隨著這份觀瞻的結束。王玄策等人就帶著這兩份至寶返回到了大唐……

此去經年,又是幾個月的光影,沿著繁華的唐番古道,王玄策等人就這樣一路安然的返回到了大唐。此時的大唐朝廷已經從長安遷到了洛陽。喜聞王玄策已經到了這長安,武皇后隨即就明瞭他們定是辦成了曾經囑咐下事情,於是,就趕快命令王玄策速速趕往洛陽宮……

再後來,她就和高宗李治,在這洛陽宮中召見了王玄策。當他將這兩顆佛教至寶呈送到他們面前之時,頓時讓朝堂之上的眾人均讚歎不已。隨著一番述說之後,高宗李治特意將這兩顆至寶,安然供奉。

當李治因為王玄策的出色的完成任務,準備提升其官職之時,但見他婉言謝絕到:“微臣這尺寸之功,實在是不足以提升,能夠得到這兩件至寶,均是陛下與娘娘的福德使然,也是天向咱們大唐”

在他的再三推辭之下,不得已,高宗李治與皇后武氏也只能隨了他的意思……

在以後的一些日子之中,王玄策也漸漸的發現了離去的這些年,大唐朝廷的變化,實在是太大太大,故而就和玄奘法師閒談之時說起:“縱觀咱們大唐,這武皇后可是一個厲害的角色呀”

但聽這玄奘法師說道:“所以老僧,這些年,不再過問政治,一心只求安穩的過此餘生罷了……”

四年以後,公元664年,玄奘法師因為一場大病,就此圓寂……而王玄策因為這幾年以來時常接受玄奘法師的教誨,所以,感悟到很多人生之真諦。

再加上經常與師叔李淳風交談,以及朝政局勢的變化,已漸漸的讓其感覺到了有這女主當政的勢頭,為了避免被捲入這政治漩渦,故而決定提筆下來了這《中天竺國行記》一書。自此與玄奘法師大唐西域記並駕齊驅的7世紀研究五印度歷史的書籍,就此誕生……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