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大典麼…此人倒也不是不可…”王鐸眼前一亮。
本以為,韓贊周昨晚上來給自己送了這麼大的禮,是要安排一個什麼閹黨這種名聲不怎麼樣的人上來。
卻不成想,費這麼多錢財,撤了東林籍的史可法,卻又換上來一個東林籍的朱大典。
但是這樣倒好辦了。
東林換東林,六部那邊想必不會有多大的壓力,自己給個票擬,皇帝的面子也照顧到了。
一石二鳥,何樂不為?
至於這個首輔會不會給自己,反正錢已經拿到了,事情也已經辦了,就聽天由命吧。
想到這裡,王鐸的腦中頓時不再仿徨。
他又想到什麼,問道:“陛下是什麼意思,史可法連一個兵部尚書的銜都不留嗎?”
“單憑一個浙江巡撫的名義,他能督得動劉良佐和劉澤清這兩個刺頭?”
“這個我們之前就在聊。”蔡弈琛連連搖頭,笑著說道:“不知道這位皇爺打著什麼心思,突然就不信任史可法了。”
“不過我們看,朱大典上來,或許要比史可法強。”
王鐸一挑眉,不動聲色道:“怎麼說?”
蔡弈琛說道:“你還不知道?這史可法雖說是我們東林出身,可卻一點兒不拿自己當是東林的人。”
“去年,他可沒少彈劾我們的人。”
“至於這個朱大典,也是東林籍出身,可卻是個比較有氣節的人。萬曆四十四年科舉的主考官是金陵書院出身,那一年有不少書院的學生都拿到功名了,但他是自己考的。”
“也就是說,這個朱大典雖然是東林籍出身,卻並不是我們的人?”王鐸淡淡問道。
蔡弈琛點頭。
“但總比史可法強啊,朱大典起碼不與我們作對,史可法這個人,是常自比魏徵的。”
“看見不平之事,總要勸諫彈劾一番,自表高風亮節,把他撤了,六部那邊都好說。”
言語之間,蔡弈琛可以說是對當今的史閣部相當不屑。
王鐸頷首,內閣沒問題,六部也沒問題,那這道聖旨也就是能發了,於是他道:
“既然你們都這樣想,本官也不好駁了諸位的面子,諭旨上的內容,就照制票擬吧。”
“畢竟,我王鐸可還有那個自知之明,比不了那唐時魏徵,一心只想當好自己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