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說道:“王爺,紹武朝廷這是在與大清搶人,我們也應當立即做出應對之策。”
“最好的對策,便是調兵徹底佔領山東、河南。”
“我大清在山東只有幾千旗軍,其餘都是投降改編的綠營,登萊、青州等地甚至還有數名巨寇,各自勇兵數萬,打著紹武朝廷的旗號到處攻城掠地。”
“僅憑這數千旗軍,只怕難以穩定山東的局面……”
多爾袞嗯了一聲,緩緩放下精美的琉璃茶盞,他低眉看著這個崇禎的周皇后曾經用過的茶盞,嘆息說道:
“本王也知道這個道理,但現下我大清實在無兵可調。除京師的防備兵力以外,其餘兵力都由阿濟格、多鐸統率圍剿李自成。”
“李自成已經被大清打的丟盔棄甲,狼狽逃出山陝兩地,正盤踞在武昌,此時若不乘勝追擊,豈不重蹈覆轍?”
多爾袞話中的所謂重蹈覆轍,說的就是崇禎年間孫傳庭圍剿流寇,差點在商洛山中全殲李自成的闖營。
最後因為遼東戰事吃緊,崇禎皇帝調孫傳庭出關抵擋清軍,這才導致李自成從商洛山逃出,東山再起。
當時在遼東興起戰事,這還是多爾袞害怕李自成被徹底剿滅而使用的策略。
他也沒想到,有一天自己會落得和崇禎皇帝相同的境地。
只不過,多爾袞的意志很堅定,他對范文程一向只是詢問意見,然後自己再想辦法,而不是直接採用他的意見。
在多爾袞看來,山東、河南可以傳檄而定,徐徐圖之,但順賊李自成是首要之務。
聽范文程說完,多爾袞已經大致有了決斷,他掌握成拳,狠狠敲在桌案上,精美的琉璃茶盞遂而碎落一地。
“請範先生擬定一道聖旨,頒佈天下,無論有沒有歸順我大清的地方,都要送達。”
“加封豫親王多鐸為定國大將軍,統籌山陝戰事,本王再給他調集一路在保定的兵馬,務必要在李自成逃入河南前滅了他!”
多爾袞面露兇光,看著自己握成拳的右手,冷冷說道:
“只要李自成一死,本王便可以騰出這隻手來,收拾山東,繼而整兵南下,攻取金陵。”
“這個天下,我大清是要定了。”
范文程連忙起身,匍匐在地,再三叩拜:“攝政王殿下英明,攝政王殿下英明!”
......
繼南京大明紹武朝廷詔書以後,北京的大清方面很快也發出一份詔書以作應對。
這份詔書裡的每一個字,均出自秘書院首席大學士范文程之手。
“我大清義兵之來,乃爾明山海關總兵三桂所請,為復君父仇,非殺百姓也,今所誅者惟闖賊。官來歸者復其官,民來歸者復其業。師律素嚴,必不汝害。”
意思就是這麼個意思,情況就是這麼個情況。
和朱慈烺預料的一樣,多爾袞的選擇和歷史上沒有區別,依舊是先全力滅了大順再說。
這份詔書,就是為了表明韃清的政治立場,既能拖延時間也能搶一些人人回去。
只是不知天下人,面對南北兩朝的這兩份詔書,都要作何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