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副袞龍袍,自從去年在紫禁城武英殿陪自己登基以後,便一路風雨飄搖,再也沒機會穿在身上。
自己這個大順永昌皇帝,早已經名存實亡了。
“你是怎麼想的?”
高桂英沒想到這個男人居然會問自己的意見,吃驚之餘,張口說道:“現在我們沒有什麼太多的選擇,清虜來勢洶洶,不剿滅我們誓不罷休。”
“眼下除了聯合明廷,別無它法了。”
“我知道,我知道…”李自成還是不習慣自稱為朕,最後有些眷戀地看了一眼身後掛著的龍袍,說道:
“替我燒了它吧,我下不了手。”
誰也沒想到會發生如今這樣的局面,去年率領百萬大順軍攻入京師,在紫禁城武英殿登基稱帝的李自成,居然主動放棄了皇帝的尊號。
李自成在武昌,上表尊奉南京紹武朝廷為正朔,自願放棄大順永昌皇帝的尊號,接受成為了大明的西北王。
實際上,許多大順的將領都不是很服從這個決定。
但現在畢竟李自成還活著,他的威望在大順軍中無人能及,這件事李自成已經定了,別人也就不會再說什麼了。
起碼名義上,順明聯合抗清的局面,已經因為朱慈烺的一道密詔而提前形成了。
除此以外,河南、山東、四川等地也都接到關於密詔的風聲。
這些密詔都聲稱南京的紹武朝廷一改前朝弘光的政策,赦免了從前投降過大順或韃清的文武官員。
這些文武官員若是能回到南京為朝廷效力,會不計前嫌,按照能力賜予官職。
這還只是其中之一,密詔中還闡明瞭一個觀點。
從此以後,天下間所有抗清的地方武裝、民間團練,甚至是佔山為王的匪幫,都將被南京朝廷正式接受,成為抗清的一支力量。
收編正在路上,且如火如荼的進行著。
這樣做的風險其實很大,因為這些人中不乏有清朝派來的奸細,也有許多見風使舵的牆頭草。
但是同樣的,風險與機遇並存。
這份密詔的傳言使得許多人對南京新朝趨之若鶩,開始嘗試踏上前往南京為大明效命之路。
諸多的民間武裝,以及山林匪幫,全都開始打著大明紹武朝廷的旗號,開始與清軍對抗。
一份詔書的力量竟如此之大,這也是多爾袞沒有想到的。
不論真假,訊息傳得越多,信的人也就越多,當第一個吃螃蟹的人得到了認可,其他人自然蜂擁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