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慈烺自然明白趙之龍在等什麼,笑吟吟道:
“朕覺得,那些復社學子罪不至死,就按人頭罰些銀錢,稍做誡訓,也可一石二鳥充作城防軍的軍餉。”
“忻城候不是缺軍餉嗎?這倒不失為一個籌措的辦法。”
趙之龍兩眼一亮,哎呦我去,這辦法好,口實已經給了,怎麼要,要多少,還不是自己說了算?
於是他面目緩和了些,說道:“臣遵從陛下的旨意,陛下聖明。”
東林黨也沒什麼好說,能破財免災就行,他們本來也不是很差錢,各自都肥得流油。
兩方都很滿意,事情看似圓滿解決。
但是問題是,他們兩方不再鬥了,這是身為皇帝想要看到的局面嗎?
朱慈烺說道:“但是朕覺得,都察院的左都御史李沾,身為朝廷要員,卻蠱惑門下學子做出這等傷風敗俗之事,天理不容。”
“忻城候覺得,該如何處置?”
趙之龍冷哼一聲,回望在朝的眾多東林黨官員,決心給他們一個教訓,讓他們知道自己的厲害。
於是上前奏道:“臣以為,當割去李沾的舌頭,讓他今後不能再蠱惑人心!”
此言一出,殿上頓時起了一片的譁然。
東林黨官員自然不甘心都察院左都御史如此重要的職位,就此拱手讓人,紛紛出列勸諫。
“陛下,李御史也是憂心社稷,不當受到如此懲罰!”
“是李御史實是好心辦了錯事,應當諒解!”
對朱慈烺來說,這事倒也不是沒有迴旋的餘地,只是這件事,不能在朝會里討論。
你們兩方都滿意了,朕呢?
朱慈烺沒有說話,拂袖便走。
一場朝會,就此作罷,趙之龍一方的定策勳貴們,還有東林黨的文臣們,議論紛紛。
王鐸卻是鬼精得很,猜到這位皇帝心下打著什麼主意。
散朝以後,他來到雞鳴寺,決定試探一番,脫離東林黨,成為皇帝一黨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