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是晉國與這些國家臨近的話,憑藉著晉軍的戰鬥力和晉國的強大底蘊,平定這些勢力有著很大的可能,但是現在的情況有著很大的不同,平定這些國家的話,需要更多的謀劃,否則大量的晉軍征戰西域諸國,僅僅是糧草輜重的運送,都將會成為巨大的難題。
“聖上,烏孫、大宛、康居、匈奴之中,以烏孫的實力最為強悍,而我方與烏孫臨近,若是能夠聯合康居和大宛、匈奴的話,必然能夠讓烏孫狼狽逃竄。”郭嘉道。
“此事不急,等他們派遣之人來到長安之後在做定論。”呂布道。
若是能夠聯合四方之中的任何一方,對於晉國都是有利的,而烏孫是處於三方勢力之中,這也是烏孫王最為焦急的地方,原本烏孫只需要應對康居和大宛,若是與晉軍交惡的話,意味著將會出現三面作戰的情形,這對於烏孫的形勢來說是極為不利的。
聯合晉國之後,這些情況就能在更大程度上被避免,從晉軍攻佔西域諸國的速度上,烏孫王看到的是晉軍的強大,關鍵的是晉軍展現出來的手段,亦是烏孫王想要得到的。
若是在烏孫之中有著作戰的利器的話,何愁在戰場上不能得到更多的勝利,而烏孫王的野心能夠得到更大的實現。
但是在晉軍平定西域諸國之後,並沒有派遣使者前往烏孫的動向,這就讓烏孫王暗中有些焦急了,於是派遣使者前往長安,為的就是得到晉國皇帝的同意。
只要烏孫能夠與晉國聯合,就能消除很大的威脅,說不定兩者聯合之後,能夠順勢剷除大宛和康居,畢竟兩方與大宛都是相鄰的。
大宛雖說是西域諸國之中的國家,即便是漢人的官員在西域的時候,對於大宛的統治力也是很弱的,大宛是有人口四十餘萬人,士卒數萬騎兵數千,沒有必要畏懼漢軍。
對於大宛的行徑,以往漢人的官員採取的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的做法,反正大宛是有著烏孫這樣的敵人,大宛不敢在這種時候進犯西域其他的國家。
但是現在掌管西域諸國的軍隊換成了晉軍,晉軍在對待大宛的時候是什麼樣的態度也是難以預料的。
是故大宛得知烏孫的動向之後,暗中派遣相國澤庫前往長安,想要與晉國形成聯合,這也是為了避免晉國與烏孫形成聯合。
以烏孫的野心能夠坐視晉軍攻佔龜茲、姑墨和溫宿,顯然是晉軍達成了一定的協議,據說在晉軍攻打龜茲等地的時候,晉軍亦是派遣使者前往烏孫,這就讓大宛方面更加的注意了。
大宛的實力雖說不弱,單獨對抗烏孫兵馬的時候,尚且有些不足,何況是當烏孫與晉國的大軍聯合起來之後呢,提前有著更多的應對,才會有著更多的主動權。
正是晉軍的到來,讓西域諸國的形勢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原本對於晉國不以為然的烏孫和大宛,在這種時候卻是主動的派遣使者前往長安,這便是晉軍在西域諸國影響力提升的表現。
相對而言,康居和匈奴表現的就比較淡定了,這也與他們沒有得知大宛派遣使者前往長安有關,若是他們知道這一情況的話,肯定會坐不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