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騎兵雖說勇猛,在戰鬥技巧上比之晉國的騎兵有著不小的差距。
而且晉國騎兵驍勇善戰的名頭早已經是傳遍了諸侯的大軍,想要在正面的戰鬥中擊敗晉國的騎兵談何容易。
曹軍有著人數上的優勢,而晉國大軍則是有著騎兵上的優勢,呂布之所以在兩翼佈置數量眾多的騎兵,就是想要在接下來的戰鬥中給曹軍造成更大的威脅,讓曹操對於兩翼不得不加強防守的力量。
在沒有真正投靠曹操之前,華雄是一個有著野心的人,他不甘心屈居人下,他想要在亂世中有著一番作為,接連的失敗讓華雄意識到,想要過上穩定的生活,投靠一名君主是很有必要。
在失去了下邳的控制權之後,華雄投靠了曹操,這在當時不失為一個很好的選擇,當時曹操是中原實力強橫的諸侯,麾下有著精兵強將。
這些年來,華雄在徐州生活的同樣不錯,掌管騎兵的訓練,在軍中也算是有著實權之人了。
然而人心是不會滿足的,華雄想要在曹軍中擁有更高的地位,他認為憑藉自己的武藝,完全能夠得到更高的位置。
這種心理也是十分正常的,然而華雄之前的事蹟,讓他想要在曹軍中有更高的地位也是不可能的,曹操根本不會對華雄給予完全的信任,這種事情放到任何君主的身上也會如此,畢竟華雄以往的事蹟可謂是劣跡斑斑。
反覆的投靠背叛,讓華雄揹負了罵名,不可否認的是華雄是一名猛將,在統領騎兵作戰以及訓練騎兵方面,有著其他將領難以企及的能力,不然的話,曹操不會讓華雄留在軍中。
華雄同樣明白其中的道理,所以他要盡力的展現出自身的價值,從而得到更多的權力,一名武將的價值就在於征戰沙場。
在曹軍中缺乏猛將的情況下,華雄就顯得比較重要了。
楊風在見到連弩車出現之後,當即命令騎兵在附近遊蕩,不遠處正在進行著曹軍騎兵與晉國騎兵的殊死較量,若是這些連弩車進入戰場的話,勢必會影響到戰場上的局勢。
太史慈接到的命令可是將華雄斬殺,若是他們兩人一起出手仍舊沒能將華雄的人頭帶回去的話,有何顏面回去見呂布。
當前華雄率領的騎兵已經處在了絕對的劣勢上,按照這等情形繼續下去的話,華雄失敗已經成為了必然。
郝昭見到外圍遊蕩的騎兵之後,不敢輕易上前,連弩車在對戰騎兵的時候有著很大的優勢,但是敵軍的騎兵一旦靠近了連弩車之後,將會給操控連弩車計程車卒以巨大的創傷。
郝昭接到的命令是儘量的牽制敵軍的騎兵,不然敵軍的騎兵衝進己方的大軍之中,至於說上前與敵軍的騎兵交戰,郝昭不會這般選擇,能夠從曹軍之中脫穎而出,郝昭領兵作戰的能力還是有的。
書客居閱讀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