決戰對於益州軍來說也是極為有利的,若是能夠以極快的速度將荊州軍擊敗的話,就能提升劉璋在軍中的威望,令益州恢復穩定,這也是劉璋命令張任與劉備決戰的原因。
對於這次的決戰,劉璋麾下不少謀士是反對的,益州軍大軍眾多,然而在作戰方面與劉備率領的荊州軍有著不小的差距,荊州這些年經歷的戰事不在少數,上方交戰,生死難料。
如果堅壁清野的話,荊州軍糧草用盡之後,必然退兵。
約戰之後,雙方兵馬,在雁橋附近擺開陣勢,進行殊死的較量。
兩軍陣前,張任拍馬上前道:“無恥劉備,我主請你前往益州,抵擋晉侯大軍,不想你竟然暗中圖謀益州之地,此等人物,怎可成為大漢之驃騎將軍,本以為汝是英雄,不想卻是欺世盜名之輩。”
劉備毫不示弱的回道:“益州牧劉璋,不聽從朝廷號令,本將軍前往益州,正是為朝廷剷除叛逆,爾等若是歸降,本將軍自會在聖上面前為爾等請功,若是執迷不悟的話,來日刀斧加身,悔之晚矣。”
張任大怒,劉備在大義上可謂是佔據著絕對的優勢,畢竟此時的聖上就在劉備的手中掌控著,至於說不聽從朝廷的號令,就要領兵攻打益州,若是劉備在進入益州之前敢有這般話語,恐怕連益州都進不來。
“無恥匹夫,奪劉州牧之城池,反倒在此振振有詞,真當益州軍不精銳乎。”張任喝道。
劉備嘆道:“張將軍乃是蜀中名將,為何執迷不悟,正所謂食君之祿,為君分憂,爾等乃是漢室臣子,何不早降?”
“劉大耳,勿要在此禍患軍心。”張任冷哼道。
劉備的面色不斷的變換,有關他是“劉大耳”的名頭卻是在天下逐步的傳開了,最初的時候是從兗州傳出來的。
張任身旁的將領將目光投向劉備,果然見劉備的雙耳頗大,大笑不止。
張飛策馬上前怒道:“大膽張任,竟敢犯上作亂,可敢上前與俺老張一戰。”
“陣前鬥勇,匹夫之勇耳。”張任淡淡的說道,若他不是軍中主將的話,面對張飛的挑戰,定然不會示弱,可是而今軍中的情況容不得他這般做。
隨後張任拍馬回到軍中。
“大哥,這張任端的是囂張。”張飛道。